文旅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从湘西出发探索“最优解”

2023-06-09 23:53:35 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莫楚宁 编辑:廖浩宇
字号:

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为什么选择用文化旅游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因为对很多乡村而言,这是一种“最优选项”。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的乡村,只要具备游客来打卡的“充足理由”,就可以“开张”迎客了。

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召开,是一次新的出发,将促进各地不断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升级版”和“最优解”。

图片1.png

6月6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湖南湘西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莫楚宁 湘西吉首报道

正当高考生经历人生第一场大考的同时,湖南湘西也进行了一场重要“大考”。

6月4日至6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吉首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走进湘西乡村,惊喜地看见了一系列变化:花垣县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吉首市“彩虹公路”将美丽村寨串珠成链,凤凰县竹山村的黄牛领上“年薪”……这些变化,颠覆了很多人的传统印象。

从湘西出发,可以读懂我国为何如此重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以及文旅究竟怎样赋能乡村振兴。

asd.jpg

湘西州吉首市德夯苗寨。

天时地利人和高位推动

为何要在乡村发展文化旅游?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华文化的根在广袤的乡村。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令华夏儿女无比自豪的千年文脉、经久不衰的艺术美学、独具风情的民俗节庆,其基础都在乡村。

与此同时,不受侵扰的自然风光、各美其美的古村古寨,也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以湖南为例,全省70%以上的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在相对落后地区。

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凸显出乡村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乡村,感受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舒适自在。

在本次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指出,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发挥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会上分享了湘西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和成效,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四个省份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比如,湖南总结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八大“湖南模式”;“农家乐发源地”四川,用巴蜀文化激发乡村活力,通过开展“天府旅游名牌”评选等,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

此次“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系首次召开。通过经验交流和现场走访,可以说,从湘西出发,将促进各地不断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升级版”和“最优解”。

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不仅有天时地利,更具政通人和。

文旅兴村的“湖南答卷”

湖南的广大乡村曾吹起精准扶贫的春风,而今面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堂“大考”,又在不断探索中交出了新的“湖南答卷”。

● 以“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红色演绎”模式;

● 让非遗走入人们日常的“非遗破圈”模式;

● 不同地区文旅资源抱团发展的“资源联姻”模式;

● 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湘村雅居”模式;

● 盘活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地标等沉默地标资产的“地标活化”模式;

● 从省到村全覆盖、做大节会经济、做强节会品牌的“节会促兴”模式;

● 利用IP整合延伸乡村文旅产业链的“IP塑旅”模式;

● 深度挖掘乡贤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的“湘贤引领”模式。

湖南这八大模式精准发力,直指乡村旅游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

图片3.png

郴州汝城。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近日,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动旅游富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图片4.png

《最忆韶山冲》演艺。

近年来,湖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斐然。“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文旅直接和间接减少贫困人口累计100余万人,以2015年为基数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0%。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41%是文旅扶贫重点村。

在“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郴州汝城,温泉旅游已成为支柱产业,近三年内到汝城温泉的旅游人次超过4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5亿元;在伟人故里韶山,《最忆韶山冲》《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演艺,以及一大批充满红色文化的餐饮、民宿企业丰富了“红色旅游”业态,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34万人次,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文旅赋能成就今日湘西

6月3日,2023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吉首市隘口村启幕;6月4日-6日,全国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吉首市举行。接连两个重要节会落地湘西,其背后足见深意。

沈从文曾说:“湘西那个地方,任何时节实在是一个使人神往倾心的美丽地方。”

湘西的美,曾经被困在山高水险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悬索桥考察时,总书记说:“月亮不只外国的圆,这就是中国的圆月亮。”

矮寨大桥 (12).jpg

矮寨大桥。

十年以来,湘西州牢记殷殷嘱托,奋起直追、步履不停。

依靠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州三分之二脱贫人口通过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实现了稳定增收。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驱动力”,湘西建成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区,打造了高山峡谷、烽火苗疆等六大村寨集群,带动300个村寨发展。

张吉怀高铁、凤凰旅游观光磁浮的建设,开启了湘西“快旅慢游”时代。2019年至2022年,湘西共计实施文旅重点项目143个,推出了矮寨峡谷星空露营基地、湘西不夜城、十八洞村“地球仓”民宿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今,湘西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占全州总人口近五分之一;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75.2%。可以说,没有哪个地方比湘西更能诠释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图片6.png

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此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走进湘西,现场考察了凤凰县竹山村、菖蒲塘村,花垣县十八洞村,以及吉首市峡谷星空露营地、矮寨大桥,并在德夯苗寨体验了湘西州非遗展示展演,观看了5D苗境喜宴《德夯幻境》。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湘西样板”,让他们赞叹不已。

6月3日至6日,由全国及省内35家媒体组成的“别样村光看吉首”——2023文旅媒体湖南行采风团,对湘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将湘西故事传向大江南北。

图片7.png

《德夯幻境》沉浸式5D苗境喜宴剧场。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利在当代,泽被后世。

今日湘西之成效,不负绿水青山好光景。这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大考下的“湘西样板”,亦是新时代征程中新的“湘西故事”。

螃白:让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





观潮的螃蟹.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