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为何选择常德桃源沅水?

2023-06-05 21:12:31 红网
作者:李璐 张盟 编辑:肖拓
字号:

图片2.png

中华秋沙鸭。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李璐 张盟 桃源报道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因其背部及两侧羽毛上布满中华祥云纹而得名,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 中华秋沙鸭的全球种群数量为2400只到4500只。

今年年初,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联合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调查显示,来桃源沅水流域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达到了119只,为桃源境内历年调查的最多数目。这在整个国内范围来说,都是属于比较罕见的越冬种群数量。

“鸟中大熊猫”,为何选择常德桃源沅水?

图片3.png

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的“试纸”

中华秋沙鸭有着严重的“洁癖”,对生存环境尤其是水质极为挑剔,喜欢生活在开阔干净、水质清澈的山区河流、水库环境里,又被誉为“环境生态试纸”。

而桃源自2008年首次监测到中华秋沙鸭以来,已经是连续第16年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种群。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研究中心刘培中博士介绍,中华秋沙鸭属于警惕性比较强的濒危物种,能在距离这么近的地方看到中华秋沙鸭,说明了县城对其干扰较小,居民的保护意识较强。

沅江水质优良、基础饵料丰富,为中华秋沙鸭栖息提供了良好条件。除了桃源水电站大坝下游,桃源县境内的竹园水库、会人溪水库、黄石水库、凌津滩电站下游等地也是中华秋沙鸭经常打卡光顾的地方。

吸引中华秋沙鸭的,正是日益向好的桃源水生态。近几年,桃源县以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开展水生态治理和保护,对农村污水排放、岸边违规堆放砂石等问题进行治理,还水于鱼类、鸟类。

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书记、主任李建华介绍:“在项目投入上,我们重点对一山两岛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我们主要对范围内的吴家洲和洞洲环岛进行了生态修复,譬如种树、在岛的周边打木桩来固定土壤,确保丰水季节不对土壤造成破坏。在对违法行为打击上,我们重点对附近村民破坏湿地行为和砂厂违规占用湿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与此同时,近年来桃源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狠抓日常巡护监测、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破坏湿地行为执法等工作,沅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沅水国家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鸟类种群数量从54种增加到106种,公园内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

图片4.png

周桂成。

镜头追“鸭”记

周桂成,桃源县摄影家协会主席,也是桃源较早一批拍摄鸟类的摄影师。

周桂成与中华秋沙鸭的结缘始于十多年前。刚接触摄影的时候,老周喜欢拍些桃源的山山水水,照片中偶有这些水中精灵,头顶的羽冠向后延伸,两翼伸出片片鳞片状的羽毛,让老周格外喜欢。直到有朋友告诉他,这是中华秋沙鸭,才让老周萌生了要多拍些特写的想法。为此,老周将原来的小镜头换成了“大炮筒”,买了帐篷等野外露营的装备,往往一去几天,只为了捕捉到秋沙鸭捕食、起飞的瞬间。

“那个时候,一个镜头里面同框的可能有十几只,它有各种各样的姿态非常漂亮,我们就老到那些地方拍,有一段时间我们一群人拍了大概有五六天。”

但让周桂成高兴的是,现在拍中华秋沙鸭越来越容易了。过去一个冬季只能见到几只,现在一次拍摄就可能碰到十几只,过去只能在沅水边碰运气,现在在沅水支流、水库等地也能看到秋沙鸭的身影。用老周的话说,现在沅水99公里流域,处处都有拍摄点。

“很长一段时间田里河里都看不到什么鸟了,现在到处都是鸟,每天不管你走在哪个森林,里面到处都是鸟叫声,居住的小区,每天早晨起来都是小鸟把你叫醒的那种感觉。”

图片5.png

觅食中的中华秋沙鸭。

除了水域治理,长江禁渔也为水生态多样性注入了源源动力。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沅水上电鱼、捕鱼、一杆多钩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目前,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的鱼类有99种,鸟类有106种,包括了中华秋沙鸭、白颈鸦、鸳鸯、黑耳鸢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和濒危、近危鸟类。

李建华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与建设力度,重点突出中华秋沙鸭科研、监测与保护,吸引更多的种群来沅水湿地越冬、栖息,将其打造成桃源沅水湿地乃至常德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

来源:红网

编辑:肖拓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