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响永州丨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全球青蒿素企业领军者

2023-06-07 08:04:38 永州日报
作者:王晶 编辑:王杨
字号:

736155_wenjx_1686060709519.jpg

提起青蒿素,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从我国传统中药材青蒿中提取的抗疟特效药,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除抗疟外,青蒿素亦可用于治疗皮肤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甚至被世卫组织列为新冠团结试验的首选药。

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青蒿素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由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产能从最初的20吨提高到150吨,获得了4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青蒿素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处于行业领军地位,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守初心 为发展中医药产业贡献力量

六月初,骄阳似火。记者驱车50公里来到这家坐落在祁阳市白水工业园的企业,只见工人们正在擦拭机器,进行每月一次的机器清洗保养,准备迎接新一波生产高峰期的到来。而定期的机器清洗保养不仅满足绿色环保需要,也能进一步保证青蒿素提取纯度的稳定性。

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再清介绍,公司自2015年生产销售青蒿素以来,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育种创新和提取创新,采用中科院重离子辐照育种方法,提高种源质量,使青蒿素的含量从0.8%提高到1.5%,亩产从100公斤/亩提高到200公斤/亩;同时还引入低温逆流连续提取工艺,不仅减少50%能耗,纯度也大大提升。如今,斯依康的年产能从最初的20吨提高到150吨,销售收入也从3000多万元增长到6000多万元,未来三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

据介绍,企业建有适应科研、生产的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涵盖了植物提取实验室、分离纯化实验室、理化检测室和色谱检测室;建有6000余平方米年产150吨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和年产300吨芦丁提取、分离高标准生产线,包括提取车间、分离车间、浓缩结晶车间、精制车间和药渣处理车间;一栋3000余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三栋1万余平方米的标准配套仓库及与生产经营相匹配的其他设备设施。

青蒿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材。2017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青蒿素因其低毒、高效,给药两个小时原虫就能被消灭,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抗疟基本药。作为首选药、一线药、特效药,青蒿素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低效抗疟药,每年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治疗患者数亿人,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内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当前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青蒿素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医药产业,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我们将以弘扬民族医药为己任,不但要做强国内市场,更要做大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让中药更好地服务人类。”魏再清说。

如今,斯依康建成了全国最大产能的青蒿素生产线和湖南优势中药材天然药品生产线,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还是优质青蒿资源研究及推广中心。

持恒心 让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

专精特新企业背后往往有段关于坚守的故事。很多企业心无旁骛专注主业、久久为功练好内功,“专注且持续创新”是他们脱颖而出的密钥。

回顾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也是一路爬坡过坎,攻克重重技术难关。

“永州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梅告诉记者,把永州作为青蒿种植基地是经历过重重筛选考虑决定的。以前野生青蒿草主要分布在重庆,青蒿素含量低,价格高,不利于药品开发推广。为了找到适宜的青蒿种植基地,研发团队一路考察过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河南,甚至新疆,最后终于发现最好的是湖南,湖南最好的是永州。“当时我们研发团队跑遍全国好多省市,爬了无数座山头,甚至还经历过深夜在深山爆胎的情况,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不过幸运的是找到了永州,这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2015年,通过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和对青蒿种植情况的调研,湖南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祁阳。

“算了,你们还是别做了,这个市场就这么大,行业利润很透明的。”“我们做你的青蒿素供应商,你们就生产终端药品制剂吧。”“生产成本高利润低,做了不赚钱的。”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国内已有大小近20家同类型青蒿素生产企业,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我们的目标是做全产业链发展,从育种、种植、提取、合成、制剂和副产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在整个行业和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斯依康在质疑声中始终目标明确且坚定。

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当时,我国青蒿种植品质良莠不齐,青蒿素提取工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优化,提取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无法匹配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要想生存唯有科技创新。”张梅带领研发团队,从源头环节青蒿种质改良入手,加强与高端研发机构合作,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公司在育种创新环节,采用了中科院重离子辐照育种技术,提高了种源质量和产量。

在企业成立后的三年时间里,每年几百万元的科研投入没有实现任何成果转化。“首先是育种及种植实验研发周期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在提取工艺上,也需要反复地实验和磨合。”张梅告诉记者,由于用实验室试工艺,在提取环节提取不充分,提取时间长,效率低,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大生产中。历经了数百次实验和数十次大生产验证,持续探索了近5年,才建立了如今这套高纯度高效率的青蒿素产业化提取工艺。

“记得有次为了攻克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我们研发团队整整三个月吃住在工厂,日夜不停尝试总结,终于,将当时常用的连续渗漉工艺,改为更加高效的单罐式微回流提取工艺。在提取罐的高径比方面也做了调整,针对加热和回流效率,回流传质传热特点,设计了新的提取罐,最终试验成功,并在大生产实现成功试车。”张梅回忆起以前的研发经历记忆犹新。

2018年,企业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时刻。经过技术、设备的不断磨合,生产车间终于开始实现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年产能20吨左右逐渐走出一条可复制生产线,快速成长为年产能可达150吨,在行业内引起不小轰动。

除了扩大青蒿素的产能和创新工艺,斯依康还开发了全国独家生产的它波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适用于防治老年痴呆、中风后遗症,预防大脑皮层老化。

8年时间沉淀,斯依康在全球市场占有了35%的份额。

为提升研发效能,公司常年保持稳定的科研投入,有成熟的研发体系,建有永州市青蒿素工程研究中心、天然药物研发中心和外籍专家工作室,研发中心共有22人,专业覆盖药化、药物分析、药理、植提等方面,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持续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贡献力量。

下决心 把市场当做检验成果的试金石

魏再清告诉记者,青蒿素因其特有的治疗效果和广阔的多应用前景,欧美、印度竞相开发。最早开始生产销售青蒿素药剂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也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德国科学家甚至开发出快速合成青蒿素新法,但因其生产成本高至今未投入市场。“我国是最大的青蒿草种植国家,印度的原材料大部分靠从我国进口。这么大的资源优势,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我们自己国家的优势产业呢?”

为解决原料风险,企业每年向广大青蒿种植户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提前签订青蒿草种植和收购协议,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

公司主动出击,与国内外最大青蒿素全衍生物生产企业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青蒿素药品开发战略联盟协议,共享科技及市场资源,通过威胜医药做成衍生物,再联合国内成药企业(山东益康制药、华北制药等)出口至非洲,打破由欧美和印度垄断销售的局面。

技术过硬、实力突出,才能赢得市场青睐。青蒿素的成功研发投产,进一步明确了斯依康“科技创新求突破,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

公司现拥有青蒿素和芦丁整套生产技术,已建成了一条年产150吨青蒿素和一条年产280吨芦丁等产品的提取生产线,且永州地区的青蒿素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区,更具有提炼价值,在此区域建设青蒿素提取项目,具有资源优势,结合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产品必将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利用青蒿素的生产体系,开发其他植物提取产品,目前它波宁是已成功产业化的产品,应用于防治老年痴呆,是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的企业,替代欧美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生产空白。其他储备项目还有芦丁、橙皮甙、加纳籽提取物。

立雄心 做全球青蒿素企业领军者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优化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天然药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力争在十年内成为天然药物领域中最优秀的供应商之一。”魏再清说,通过创新驱动、管理优化、资源合理化配置,实现青蒿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每年增长5%以上,最终达到60%以上。公司将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销售收入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如何提升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魏再清说,要通过技术攻关不断实现突破,在青蒿草种子、提取工艺、生产设备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提取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真正在国际舞台拥有话语权。现如今,作为国际公认抗疟疾刚需药品,世卫组织还派相关专家特地前来公司考察调研,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天然药物的研发与生产,推进开发青蒿和博落回在动物饲料的综合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畜牧业的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公司将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结合,带动传统农业企业的高科技化。计划三年内拟同控股公司科创板整体上市,目前已完成三方审计工作。”

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魏再清表示,企业将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苦练“内功”,研发引进全自动生产线,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产能,同时拓展其他产品研发更多空间。“青蒿草浑身是宝,它的其他提取物的产品研发,后续产品开发、废渣利用等都是我们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魏再清认为,让企业长久生存下去,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做专做精。如今,斯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高速发展的路上,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进。做强国内市场,做大国际市场,把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最大增量”。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