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通讯员 刘遥阳 吴柏顺 图 龙昊宇)挖掘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7月15日至18日,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助力李达家乡乡村振兴博士团”一行赴李达故里——永州市冷水滩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着力点、突破点等问题开展专项社会调研,因地制宜探索提出符合时代需要、彰显地方特色的“红+农+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的思路,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智力支持。
博士团一行合影。
走进李达故居,深挖内涵活化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在李达故居的简易课堂里,湖南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教授以“李达的红色初心”为主题为博士团成员和部分参观的游客,讲授了一堂有声有色、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
胡艺华从追寻、淬炼、升华三个阶段高度总结了李达同志红色初心的历史演进过程,结合悠婉转扬的原创音乐、生动的永州方言、详实的党史故事,绘声绘色描述出了李达同志的饱满形象,情深意切地号召大家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红色文化、振兴好李达故乡。
聚焦大思政课,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在冷水滩区政府会议室,博士团同该区教育局负责同志、李达中学、京华中学、滨江小学、梅湾小学、凤凰小学、舜德小学等学校负责人及分管德育副校长开展交流座谈,双方就各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开展经验分享,共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会议现场。
双方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以及思政教育的认知、形成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学科素养增强”“红色文化进课堂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效提升”等问题建言献策,针对“一体化平台建设短板、红色资源文化挖掘困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一体化互动平台、完善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共享机制、开展共同研修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等详细举措。
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农业科技服务“三农”发展
在李达故居所在的岚角山街道油榨头社区,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乡村振兴局以及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和博士团成员一起共话李达家乡发展大计。博士团师生代表为村民详细阐述了“李达故里乡村振兴的道与行”,尤其是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初步构思与规划,并提出要“打响‘近郊文旅 有机农场’活招牌,擦亮‘潇湘明珠李达故里’金名片”。
博士团一行在普利桥镇农田调研。
博士团一行来到冷水滩区普利桥镇,零距离接触脚下这片“生态农田”,他们下户走访,开展民情调研。同时,他们还同种粮大户雷洋武、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实习生面对面亲切交流,为当地村民解读政策并建言献策,如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等政策精神向当地村民进行讲解。
促谈交流合作,建言献策协同推进红农文旅融合
7月17日上午,胡艺华受邀出席冷水滩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的2023年第七次集体(扩大)学习,并作专题辅导报告,他从“追寻:李达红色初心的历史演进”“探析:李达红色初心的主要渊源”“传承:李达红色初心的当代启示”三个篇章展开讲述。
调研期间,博士团一行还应永州市零陵区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的邀请,专程来到红六军团长征指挥部旧址菱角塘镇画眉山村开展“红+农+文+旅”融合创新调研活动,深入探讨如何推动画眉山村的“红+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创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打造音乐党史课,让红色资源撬动乡村振兴。
在菱角塘镇画眉山村开展“红+农+文+旅”融合创新调研座谈会。
在历经4天的调研后,博士团师生一致表示“深受教育、收获满满”,更深切地体悟到传承红色基因、当好时代新人的使命感和坚持强农兴农、推动乡村振兴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