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闻报道,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志留纪盔甲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在湖南张家界地区茅岩河镇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秀山组中首次发现的大庸鱼类新物种:眼镜蛇大庸鱼。
眼镜蛇大庸鱼生态复原图(史爱娟绘)
眼镜蛇大庸鱼的发现是我国秀山组发现的第一个盔甲鱼类化石,它的发现打破了秀山组不适合盔甲鱼类生存的传统认识,表明大庸鱼化石已经从溶溪组上部延伸至秀山组下部,并分化为新的物种,指示了温塘组合具有更长的地层延限。同时,该研究表明脊椎动物开放的内淋巴管系统早在奥陶纪就已经出现,并且代表了脊椎动物的原始状态。
眼镜蛇大庸鱼复原图(桂芳绘)
大庸鱼科是基于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茅岩河镇溶溪组发现的湖南大庸鱼(Dayongaspis hunanensis)建立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最古老的盔甲鱼类化石记录。眼镜蛇大庸鱼(Dayongaspis colubra),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大庸鱼科大庸鱼属,是目前发现的大庸鱼科的第三个新物种。属名“大庸”取自旅游胜地张家界市的旧称“大庸县”,种名“眼镜蛇”取自其头甲形状与眼镜蛇的头部非常相似。
眼镜蛇大庸鱼化石照片及其头顶一对“小孔”特写(盖志琨摄)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张雨萌、李旭彤分别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盖志琨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的合作者还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赵文金研究员以及山显任、林翔鸿,江西师范大学唐利洲教授、中国地质博物馆谭锴、曲靖师范学院李强。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的资助,野外考察受到了张家界市地质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英,张家界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地质环境监测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邹北平,张家界市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地勘股工程师李少青,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原党委书记胡玉亮和人大主席宋光明等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