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市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眼花缭乱的做工与绝活,色香味俱全的各样美食……都一一挑逗着你的万千味蕾,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繁华夜经济里,有夫妇档,父子档,兄弟档……跟随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街头巷尾的“小摊儿”,从最微缩的视角里,好好感受一下城市里最接地气、最具烟火的那一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文建美 设计 毛雨浓 通讯员 唐亚翔 姚童童 文杰 实习生 苏茜 石门报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进入夏日,夜间就成了消费的“黄金时段”。记者走进石门县东城夜市一条街人头攒动,客潮如流。烤串、生煎包、臭豆腐、铁板鱿鱼……各色各样的小摊依次排开,琳琅满目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下了班的食客们在此或悠闲踱步,或相聚两三好友喝口小酒,享受缤纷夜生活。
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店家也忙前忙后。申鹏,作为石门东城夜市一条街众多摊贩的一份子,正在摊前忙碌,一边翻覆着手中油润滋滋作响的烧烤,一边时不时抬头和客人寒暄。烟雾缭绕,香味扑鼻,在烧烤炙热的温度下,他的脸红红的,大颗的汗珠滑入衣领。妻子严芙蓉在一旁与申鹏一起照顾这个烧烤摊。
从汽修到烧烤,每一行都是人生的修炼
在开烧烤摊之前,申鹏其实是一位汽修工。15年前,年仅16岁的申鹏开始学习汽修,一年后便接手了家里老表的汽修店。在这期间,申鹏不断精进手艺,收获了美满的婚姻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受前几年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受到重创,申鹏的汽修店陷入困境。
今年年初,申鹏关了汽修店,用三轮车和烧烤炉搭了个简单的流动烧烤摊。这份新工作对于他来说,还是比想象中要更费心。原本小吃街的摊位已经饱和,也没有其他人流集中停留的地点,因此他的烧烤摊也不固定,刚开始的他还有些不熟练,也不大声叫卖,辛苦忙碌一天,并不能卖出多少。流转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中,他每天都对出摊情况担忧不已。
事情的转机在今年5月。为打开夜消费的窗口,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石门全力打造了东城夜市一条街,众多家商户先后入驻,人流量大增,冷僻萧索的东城一时大热。申鹏察觉到机会,成为这里首批入驻的摊户。为了规范化,所有商户抽签定点,申鹏抽到了62号,有了固定的摊点,生意好起来,他感觉松了一口气。
刚开始从业时,夫妻俩不好意思出声留客,看着两边的摊户从容地招揽客人,便悄悄学习。现在面对人来人往的食客们,两人已经招待自如。
晚上11点,夜深归静,路上行人两三,申鹏夫妇骑着小摊车回家,昏黄的路灯灯光均匀地洒在小小的摊子上,投下透露着疲惫的影子。申鹏一天站着烧烤的时间长达6个小时,回到家后要坐在椅子上休息半个小时才开始收拾带回的食材和用具。不时抬头望着头顶的圆月,申鹏想着明年重新租一间房,这样离女儿的学校更近,再买一个餐车,给自己的烧烤摊想一个名字,设计一个好看的招牌……
“虽然辛苦一点,赚得也不是很多,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以后一定会开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烧烤店。”严芙蓉说。
“夜经济”引领城市发展
寻常巷陌、柴米油盐,逐渐升腾的烟火气,是石门人内心最温暖的寄托。
如今,夜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夜经济既是人们工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更是老百姓增加收入的新方式。在石门东城夜市,让其他摊户们和申鹏一样找到了合适的“归属地”,体验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有效缓解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造成的市容乱象,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让石门焕发出新活力。
来源:红网
编辑:姜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