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大地欢歌 瑶家村晚——八方迎客 江永勾蓝瑶寨欢庆洗泥节
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讯(通讯员 廖宇晨 蒋丰年 记者 龚晗 摄影 何俊喆 谢文彬)“瑶家十里熟稻香,稻花香里说丰年。”为宣扬江永县瑶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以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发展“软实力”,6月30日至7月2日,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中共江永县委员会、江永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大地欢歌 瑶家村晚”——永州市乡村文化活动年暨江永县勾蓝瑶洗泥节活动。
洗泥节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正逢春耕结束,瑶胞们收拾犁耙,洗脚上岸,故意为“洗泥”。在这一天,瑶胞们不但载歌载舞迎接八方宾客,而且通过舞龙舞狮、拜门楼、耍棍拳等民俗活动祭拜“谷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本次活动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为契机,采取“主体活动+系列活动”的双重形式,以瑶族传统文化节日“洗泥节”与乡村“村晚”融合为主,同时开展“瑶家长席宴之洗泥宴”“亲子一夏”“记录当下写生绘画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产业“瑶”变兴旺。江永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省、市推进文旅发展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强文旅产业作为壮大经济实力、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1年,湖南省首个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于勾蓝瑶,瑶胞们以此为契机,一方面组建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村级旅游公司,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围绕民俗文化活动开发“洗泥宴”“乐见勾蓝”“民俗婚礼”等特色文旅产品,其中“研学体验”吸引企业投资达6000万元,在瑶寨打造写生研学基地,并与湖南、广东、广西等8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每年输送10万人次至瑶寨写生研学,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文兴旅、以旅彰文、以旅强县、以旅兴村、以旅富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生态“瑶”变宜居。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内在要求,是落实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我踏入勾蓝瑶寨村落的那一刻起,一股清爽怡人、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鼻而来,一片广袤无垠的花海、清澈透明的小溪映入眼帘,一幅山明水秀的勾蓝瑶田园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近年来,江永县秉承保持优美的自然生态与丰厚的历史人文的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举,先后实施绿色农业观光基地、古建维修、生态停车场等一批生态项目,并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彰显出勾蓝瑶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生态之美,谱写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篇章。
乡风“瑶”变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专门拿出一节内容部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特别提出“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洗泥节是勾蓝瑶寨同胞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不仅有当地的特色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瑶胞们更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演变出了“洗泥宴”“洗泥摸鱼”“洗泥篝火”等独特的文化活动。《洗泥巴》于2016年获湖南省文艺汇演获欢乐潇湘金奖,《勾蓝瑶》作为永州市唯一选送的节目在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汇演中获金奖。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对瑶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生动体现,更是瑶寨同胞文化自信“份额”提升的重要表现。
治理“瑶”变有效。“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活动期间,勾蓝瑶基层治理团队全员出动,基层民警在活动全区域指挥交通维护秩序、特警穿梭在村落来回巡逻保障公共安全、消防和医疗团队在“美食节”人员集中区和“洗泥摸鱼”活动区时刻待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游客提供各种贴心服务。勾蓝瑶积极围绕“乡村振兴党建工程”,发挥党建引领各方的“主心骨”作用,激发乡村治理源动力,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首位,将宣传、排查、预防、调解摆在各项工作开展的前列,充分发挥网格支部阵地作用,积极营造党员带头、群防群治、共治共享的工作氛围,大幅提升村民和游客的满意度。
生活“瑶”变富裕。生活富裕是落实落稳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压舱石”,是建设现代化新乡村的重要特征。随着三线下地、兰源公路通车、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勾蓝瑶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城乡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瑶胞们自创“白+黑”的“上班打卡”模式,即白天下田地农耕,晚上登舞台变演员,实现农户集体“固定薪资”与“额外奖金”双丰收;除此之外,勾蓝瑶村以村支两委作为法人代表,组建村级旅游公司,村民以土地和古房等资源入股,实现“村民”变“股民”。通过产业引导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的“抱团式”发展,成立民俗表演、种植、民宿和基础设施四个股份合作社,村民的“荷包”实现“鼓了又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以勾蓝瑶为代表,江华桐冲口、蓝山大桥村、双牌廖家村、道县审章塘、冷水滩敏村……永州市各县市区一大批特色村落立足自身文化特色,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将更多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喜爱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正用心用情书写着乡村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