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外应用法语专业学生杨萧瑞(左一)为外宾团组随行翻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潘锦 通讯员 杨爽 长沙报道
“嘉宾您好,请这边走,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马里共和国展区……”7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高桥分展馆的现场,来自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下称“湖外”)应用法语专业的杨萧瑞和小伙伴们带领外宾政要团组在馆内参观。
从6月29日开始,他每天从早上8点忙碌到下午6点,不间断地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期间,他还被邀请作为随行法语译员,参加了长沙市雨花区政府组织的接待活动。
服务中非大舞台小语种学子被“彩虹赞”
本次博览会的学生志愿者汇聚了从8所高等院校优中选优而来的“精英团队”。湖外此次派出164名学子服务中非经贸博览会,其中62名通过组委会选拔,进入位于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主会场进行关键岗位志愿服务,学生专业背景涉及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5个语种。
据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志愿者培训组负责人介绍,由于该校志愿者在前两届博览会中的出色表现和良好口碑,湖外作为本届博览会中的唯一高职院校深度参与了高规格的开幕式和晚宴环节。
湖外举行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志愿者动员大会。
“能为非洲的嘉宾们进行法语翻译,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谈及作为现场唯一的高职院校随行译员,杨萧瑞难掩兴奋之情。他为准备这次翻译工作,特地在官方网站上了解了长沙市和雨花区的发展规划,并将汉字介绍翻译成法语,默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出色而从容的表现,在活动快结束时,来自贝宁、马达加斯加的企业负责人现场向他抛来“橄榄枝”,欢迎他以后赴非洲发展。
湖外志愿者们普遍表现出的带货和销售技能,也引起非洲友人的关注。在主展馆科特迪瓦共和国展区,巧克力、面包树油和各类特色工艺品琳琅满目,湖外志愿者杨明贵帮助展区做商品销售翻译服务。
“3天我帮着卖了3万多元的货物,昨天成交了12000元。”趁着工作间隙,这个20岁的小伙子开心地说。不一会,他又开始了“英语+法语带货模式”,顺便帮游客和老板“还还价”。
杨明贵(右三)与小伙伴进行展区销售翻译服务。
来自塞内加尔一个皮具公司的Dieng Oly女士说,3天的时间里,湖外的志愿者不仅做了翻译工作,还帮她想办法解决了各类棘手问题,让她感觉到“中国的大学生很棒”。
“好口碑”背后,是师生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为圆满完成此次志愿者服务任务,从4月开始,湖外为志愿者们开展了实地实训、专业指导、体能训练、形体礼仪等系统培训课程。
从4月开始,湖外600余名小语种专业学生分批次前往雨花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进行实训。
实践跨境大平台小语种人才成“香饽饽”
近年来,湖外积极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国家级专题研修班等重大国际商贸或社会服务项目。不少学生在上述志愿服务中担任重要岗位并因此受益。参与过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志愿者工作的王广红和龙含娟是葡萄牙语专业学生,因在多个大型国际项目的翻译和志愿服务工作经历,让她们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毕业后两人均就职于非洲安哥拉奥德工业园,入职首年年薪就超过了12万。
今年,跨境电商等新型外贸产业在转型中回暖,带动了“小语种”人才热。据央视财经3月报道,由跨境直播带来的海外商机需求同比增长了277%,热门带货语种覆盖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湖外应用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伍湘芹对此深有感触,作为TIKTOK海外运营主播,她曾一度一星期售出逾5000美金的产品,在FACEBOOK上运营投流、做独立端口时,她的月销售额高达120万元人民币。
更可喜的是,在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非洲好物网购节”上,6名湖外小语种专业学生作为被选中的唯一高职院校主播开启了4天的“抖音带货直播”,销售的产品覆盖南非白葡萄酒、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几内亚手鼓等特色商品,吸引了大批中非消费者“线上”抢购。
在“非洲好物网购节”上,2名湖外主播进行商品带货直播。
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小语种专业立足“国际化”
在湖外西方语言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谢莉副教授正在撰写《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学期末总结。这门课面向全校学生,通过商务情景实践以及综合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获得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操作能力。
今年5月,由谢莉领衔的湖南省“楚怡”中非语言服务名师工作室成功立项,这是湖外在“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又一突破性进展。该工作室为该校在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的志愿者工作,提供了专业的语言培训指导工作。
多年来,湖外积极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小语种专业,构建起“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外语+外语”的“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了5万余名有外语特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其中70%的外语专业毕业学生直接服务于“湘企出海、湘品出境”。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负责人表示,“‘让学子真正从这里走向世界’,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