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9年,一对教授夫妇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的目光。因为他们拆了祖宅,在海拔1300多米的邵阳隆回县小沙江镇江边村——一个花瑶与汉族杂居村建起一座书院,取名“归与”。很快,这里成为乡村孩子的公益课堂,城市孩子的游学基地,乡村振兴的国际交流平台。四年过去,经历疫情的洗礼,归与书院的“星火”是否还在燃烧?模式是否可以复制?2023年6月29日,记者上山,亲见一座乡村书院面向乡村未来意欲“燎原”的实验。
一线见闻
“今年干事的氛围完全不一样”
6月29日晚,隆回县虎形山花瑶大剧场。从长沙分头出发5小时后,记者与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黄勇军、中南大学副教授米莉夫妇如约在此见面。
月光下正进行首届湖南民族电影展闭幕式,人头攒动。“不好意思,我得去找个人!”刚见面,黄勇军和米莉就火急火燎地跑到人群中去了。这样的场景重复了五六次,没有广场上村民嘻嘻哈哈看文艺演出的闲情逸致,夫妇俩一直在奔跑着找人。
舞台上响起袁树雄的《早安隆回》,黄勇军气还没喘匀,兴奋地告诉记者:书记、县长、宣传部长、教育局长都找了,对我们归与书院的活动大力支持!他连连感叹,前些年可不是这样,找个人好难。今年隆回的干部干事的氛围完全不一样了。他去找人,无论是县领导,还是一些中层干部,刚见面,就问:有什么需要支持的?你说!马上办!黄勇军分析,一是大家看到归与书院确实是在干实事。二是现在隆回因《早安隆回》全国知名,乡村振兴的大活动一个接一个,干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正说着,邵阳电视台胡德积拉来了当晚的演出嘉宾“花瑶姐姐”马柯。马柯是隆回人,因走上央视“星光大道”而闻名,端午前后已在隆回参加了五场公益演出,听说第二天归与书院与江边村小学有场公益活动,二话不说退了回重庆的高铁票,立马找为孩子们唱歌穿的服装。
“花瑶姐姐能来,意外的惊喜!”黄勇军和米莉笑得合不拢嘴。
“小飞小飞,给我们背首诗”
6月30日清晨,在虫鸣蛙唱的田园交响曲中一夜好眠后,记者终于在日光中看清了归与书院的模样。
一栋白色的四层楼房立在群山中,房前是一大片禾苗青青的稻田。菜园里的牵牛花、南瓜花与房前屋后的野菊花、芍药斗艳。山坡、溪边、田边盛开的金银花浓香扑鼻,勤劳的村民早已采了一背篓下山了。
昨晚今晨,归与书院多了三拨客人,来自长沙的湖南师大附小的三个家庭和科大讯飞湖南大区的负责人、来自隆回县城的大邵公益志愿者团队。黄勇军80多岁的父母和特意从隆回县城回来的姐姐一早在厨房准备早餐。
按半月前的约定,9点,队伍开拔到两公里外的江边村小学。25岁的校长张倩和5个孩子已经在候着了。张倩不好意思地解释:学校昨天放假了,全校21个孩子(幼儿园10人、一年级9人、二年级2人)中不少都帮家里摘金银花去了!
联谊活动照常进行。湖南师大附小的孩子送来了他们喜欢的两箱绘本,科大讯飞集团捐赠了两套“同上一堂课”卫星接收设备,下学期,大山里的孩子就可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了。作为隆回国家级非遗“呜哇山歌”的传承人,“花瑶姐姐”马柯一曲“呜哇山歌”高亢嘹亮,穿透云天,城乡孩子听得入了迷。
黄勇军和米莉夫妇给孩子们讲解滩头木版年画。 通讯员 摄
大邵公益的“陪伴留守儿童活动”志愿者不仅给21个孩子带来了彩笔,还和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传统游戏。城里的孩子有备而来,穿着球衣,带着足球,要和乡村孩子组建小梅西足球队。小小的操场上,人在跑,球在飞,欢声笑语不断。
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听说科大讯飞带来了机器人,引来一片欢呼。在这堂“人工智能编程互动体验”课上,城乡孩子都喜欢上了“小飞”,好奇地向它发出指令:“小飞小飞,前进!”“小飞小飞,后退!”“小飞小飞,给我们背首诗!”……
这是瑶山里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机器人。科大讯飞湖南大区教育行业总监范亚驹告诉记者,科大讯飞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甚至包括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长沙也有布点,希望今后在乡村学校也大有作为。
科大讯飞与江边村小学因何结缘?米莉解密背后的故事:科大讯飞总部有一个夫妻俩的中国政法大学同学,一直关注归与书院,前期已来调研过。夫妇俩希望科大讯飞帮助的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归与书院,而是放大到整个隆回县的乡村教育。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黄勇军心里又苦涩又欣慰。2017年他回来时,这里还有100名学生,如今很多孩子到镇上去了,家长还要租房陪读。校长说因村小没资源,他就想归与书院能否做点事。硬件好说,软件找科大讯飞,师资和活动,归与书院以后和江边村小学全面合作。
吃过午饭,黄勇军和范亚驹一行就赶去隆回县教育局当面商谈合作事宜。当晚11点半,米莉才等回在山道上开了两三个小时车的丈夫。
“今年闭环,明年就可复制了”
6月30日傍晚,归与书院一楼教室。
江边村8岁的黄巧娜、奉语熙和7岁的奉荷兰在钢琴上自弹自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还热情自信地要教记者弹。在归与书院,假期,志愿者小老师来教她们弹琴、唱歌、画画,平时,她们来这里看书、下棋。
屋外的草地上,城里来的孩子王习宁、何明哲、彭俊谷在赶鹅、喂狗。下午,米莉带他们去看了崇木凼的古树林,讲了一路花瑶人保护古树的故事。家长们搭起了帐篷、摆好了烧烤架,计划“十一”再来收稻子,去峡谷看日出。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在这里,孩子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从小知道要做公益。到处可以玩,不会盯着手机和电视。
归与书院,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都需要。但这样的乡村书院,可复制吗?
黄勇军肯定地回答:今年10月就可闭环,明年就可复制了!
他介绍了归与书院的三种模式,2019年自建这家书院;2021年5月,在向家村村部改建了一家分院;2023年暑假,将与江边村小学共建书院。三种模式的运营,在10月就可闭环,届时,黄勇军将发布《乡村书院助力乡村振兴指南》,给有屋有乡贤有产业的地方建设乡村书院提供帮助。四年来,至少有50人和他谈过办书院的理想,还有五矿、祁阳等社区、乡村书院已进入实质筹备阶段。
“归与书院是一个平台,是一个IP。”黄勇军这样定位。
归与书院正在推动文化、产业、生态、人才、组织“五个振兴”的完成,打造乡村振兴的隆回模式。
黄勇军侃侃而谈,显示了他的勃勃“野心”:系统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的隆回样板。
从《海国图志》到《早安隆回》,从魏源睁眼看世界,到世界看隆回,黄勇军米莉夫妇携归与书院面向乡村未来的实验,方兴未艾。
记者手记
听,那是乡村振兴的强劲鼓点
四年来,隆回小沙江的归与书院,一直牵着我的目光。即使只是一粒“星火”,也是那个山村孩子的福分,当然最好能复制,滋养三湘大地上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
但我又怕去归与书院,担心那只是一座空空的书院,最初的喧闹过后,陷入长久的沉寂。中国从来不乏热心乡村建设的知识精英,但要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即使是一对有着国际比较视野的教授夫妇。
幸运的是,这个夏天,我看到涓涓细流汇入归与书院。湖南警察学院小荧星志愿团和归与书院将长期合作“升国旗、铸国魂”公益助学夏令营,7月就在隆回8所乡村学校启动;在贵州种水稻的隆回人邱松柏,在归与书院周边种了500亩“花瑶贵米”,给村民带来几倍于前的收入;深耕智慧教育的科大讯飞、陪伴留守儿童的大邵公益,满腔热情加入,筹划把教育均衡和留守儿童的陪伴遍及更广阔的区域……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是教授夫妇的执着带来了今天的改变?似乎不全是。在隆回短短的两天,我耳边总响起乡村振兴的强劲鼓点,归与书院的每一项行动均与它热烈呼应。它唤醒了每一个人,它召唤着每一个人,它催促着每一个人,奉献更大的力量,去回馈养育我们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