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坡居民代表协商议事。
蜗居“危楼”变成了暖心“新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实习生 米梦瑶 通讯员 谢丽娜 长沙报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吴家坪社区“四级联动”,在毗邻长沙“五一商圈”黄兴南路步行街南端的“寸土寸金之地”里仁坡,探索出一条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城区危房原址重建”的新路子,创下105天腾房倒栋、11个月重建交房的“历史记录”,81户房改私房户、15户直管公房户原来的蜗居“危楼”变成了暖心“新居”,大大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好声音”献智:“临时党支部”解决委托难
市井长巷,皆是烟火。天心区自建房D级危房有65栋,均建于50年前,地形复杂多样。如里仁坡2、3、4栋位于天心阁“视线走廊”西南方向的坡道上,建于1971年,4层砖混结构空斗墙建筑,建筑面积4173.43平方米,共96户,约273人,公房私房夹杂,无统一实施主体。
为人民代言,为群众谋利,是基层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城区危房原址重建,于长沙而言没有现成模式可依赖,必须探索自己的路径。除了人流量大、群租群居、电线杂乱、管网老旧、巷道逼仄等安全因素,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委托难。
为了取得96位产权人的信任,城南路街道党工委派出精干力量,迅速成立里仁坡危房重建项目临时党支部,由人大城南路街道工委主任谭石泉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代言”、党员干部“承诺”的作用,用履职“好声音”跑出民生改善工程建设“加速度”。
“危房不住人、人不进危房”“危楼100天左右倒地、动工一年内回迁”......在谭石泉的带领下,指挥部同志们苦口婆心解疑虑,真心帮扶解难题,架起干群“连心桥”,给居民吃下“定心丸”。短短50天内,住户基本搬离,并获得了重建代办委托。
“微助力”参与:“四轮驱动”化解筹款难
里仁坡2、3、4栋住户中,老弱群体占比超过65%,经济困难者居多。一边是城市困难人群“蜗居之困”,一边是财政转移支付“分配之难”,危房排查整治该如何破局?
为解决“资金与投入”难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奔走呼吁,区委政府高位协调,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指挥部指挥长、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代表杨维君当机立断,第一时间牵头组织资产管理方、业务指导方、资金支持方、施工建设方等多方“会诊”,主动扛下了探索“里仁坡模式”的重任。
同时,研究出台《天心区D级楼栋危房重建专项指引》《天心区自建房安全整治和危房改造困难群体关怀帮扶专项指引》等系列制度文件,配套出台了D级楼栋危房重建相关办法,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补贴、慈善援助、产权人自筹“三驾马车”筹集资金,采取政府、慈善、业主、企业“四轮驱动”模式,多方聚力。搭建“爱心天心”慈善帮扶平台,探索“财政注资一点、区属企业捐献一点、社会企事业单位捐赠一点、行业部门募集一点、机关党员干部带头捐一点”,募集设立慈善资金池。
破釜沉舟的决心,敢打必胜的信心,催生了一幕幕暖心画面:来自长沙水业集团的人大代表周文欣主动向集团争取到100万元爱心基金,支持属地街道房改项目。其他人大代表应声而出纷纷解囊,从“国字号”单位到头部民营企业,从街道社区干部到爱心市民.......涓涓暖流汇聚成危改“硬核”力量。
据悉,首届“爱心天心•慈善同行”公益慈善大会现场,共募集资金4200余万元,为危改保驾护航。建设施工单位应声许诺:成本价完成主体施工建设。
“小切口”监督:“7人小组”答好民生卷
里仁坡危房重建项目总投资约1752万元,市区两级危房改造财政补贴及“爱心天心”慈善援助约占比54%,其余由产权人自筹。81户私房产权人平均实际出资约7.5万元/户。其中,出资最少的低保户,产权内不超过400元/平方米(产权外新增厨卫单价另计);出资最多的非生活困难户,产权内1980元/平方米(产权外新增厨卫单价另计)。
怎样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谭石泉代表果断“拍板”,每户明确一位业主代表,并从业主代表中民主选举居民监督小组成员。今年7月11日,里仁坡危房重建项目居民监督小组选举产生。
7位居民监督小组成员中,有查看施工图纸、核算工程造价方面的“里手行家”肖工,有租住附近、得空就在工地监工的尹嗲,有热心用心的肖叔......7位小组成员重要事项桩桩参与、件件过问,并在居民沟通群中及时收集意见、反馈进度。
资金监管是项目一线监督的“重中之重”。在杨维君代表提议下,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赴项目现场专题调研,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城南路街道出台《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民众知悉、民主监督,每一环节都有据可查,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金点子”协商:“同频共振”画好同心圆
群众盼什么,代表办什么。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人大代表的“心头大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联组人大代表经常与监督小组成员坐在一起,碰撞出了一批“金点子”。
3栋房屋原为联廊结构,无厕所、无单独楼梯、无向外拓展空间,四周通道不超过3.5米,为夹在其他楼栋之间的典型筒子楼。前期设计阶段,在建筑高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版图纸基本维持原状按照“一梯8户”设计。经第一轮协商,采纳住户优化人居环境意见,取消建筑内联廊、优化户型,改为“一梯2/4户”;第二轮协商,每户增设不超过10平方米厨卫,解决公用厨卫生活不便的情况,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历时11个月建设,居民回迁在即,11名居民联户代表被推选了出来,组成的巡逻队成了楼道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房屋层高仅四层,室内晾晒空间有限,为确保安全并兼顾宜居,护窗突出墙体多宽合适?人大代表与社区书记、居民联户代表一道沟通协商,按照实用、美观原则,最终敲定60厘米护窗宽度标准。
“议事会”献策:“居民公约”着眼细微处
里仁为美,幸福回家。社区党委在人大代表的提议下,组织居民联户代表座谈,汇众智、聚众力,牵头制订《院落居民自我管理公约》,对邻里关系、治安秩序、消防安全、房屋装修等方面都提出了倡议,让每一位住户作为院落维护管理的主人,自觉遵守,并相互监督。
新房落成,作为老城区无物业管理的居民楼栋,装修时间如何规范不扰民?装修垃圾如何堆放、清运?装修人员如何管理到位?这一连串问题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难题。
在人大代表建议下,社区党委牵头制定了《装修施工承诺书》,在每一户交房之前要求住户和装修施工单位签订,确保后续装修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通过基层党组织全民总动员,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汇聚民智探索城区危房原址重建的破题方法,这条路就算走对了。”杨维君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