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仅14万人口的湖南最小县,这4名守艺人凭啥收获了千万粉丝?

2023-08-22 07:41:43 红网
作者:杨怡晴 李丹 编辑:苏好
字号:

向宏俊。“山白”短视频自媒体账号被媒体誉为00后回乡制造“中国奢侈品”,一条视频就“吸粉”160多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摄影 李丹 古丈报道

一大早,彭南科就踩着山间的露水从自家的木屋出发开启一段长途旅程。这是他持续多年的习惯,7、8月份去一趟西藏。起点与目标既定,但路线随兴致而变,这对他来说“是放松也是放空”。

日头渐升,阳光毫不吝啬地笼罩张冬冬家的木屋,他拖拉着拖鞋在家附近晃悠了一会儿后发现了枞菌的身影。他笃定山中某处的枞菌到了采摘的时节,于是将当天的拍摄主题定为采蘑菇,背着背篓上山了。

夕阳下,向清标望着大片泛黄的玉米地感慨:“一眨眼又从春天拍到秋天了。”李子树和核桃树下,向宏俊沉默地准备着龙泉印泥的收尾工序。远处冒着烟的田埂旁,一口新砌的灶台上煮着制作中的牛皮胶。

在湘西古丈的大山里,我们遇到了一群“新农人”。他们用镜头记录自己的追求与生活,从深山“跳进”互联网:

“守艺人”彭南科用一个又一个视频找寻濒临失传的手艺;大学毕业后返乡的张冬冬以“湘西冬宝”的形象,将乡野生活过成了“世外桃源”;33岁的向清标与23岁的向宏俊叔侄俩运营的“山白”账号一条视频就“吸粉”160多万……截至目前,他们几人的粉丝数总和超过956万,数据持续上升。

8月中旬,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深入湘西古丈的深山腹地,对话这群山野自媒体人,感受他们的酸甜与苦辣,更思考他们机遇与挑战。

蛰伏与雄飞

“山白”的主创叔侄二人向清标(左)和向宏俊。

7月11日早上7点多,向清标跨出木屋,伴着持续不断的手机提示音在院子里转了几圈。那天早上是个阴天,但他却感觉好像有阳光照在身上,“心里一下子释然了许多”。

前一天晚上11点37分,熬了几个晚上的向清标将一期制作徽墨的视频发送出去后,倒头便睡着了。在他的睡梦中,故事逐渐走向高潮——截至目前,这条视频的5分58秒的视频播放量保持在3.7亿左右,点赞量超过900万。

向宏俊在自家小院里日常劳作。

夜晚,“山白”叔侄二人钻研油纸伞的工艺细节。

故事的起点发生在今年4月,其时,向清标开始以“山白”账号发布视频,他负责拍摄,侄子向宏俊出境。短短的4个多月,“山白”就收获了500多万粉丝。

而在徽墨之前,“山白”已经发布了17个视频,积攒了16多万粉丝——这似乎是一个还不错的数据,但实际上低于向清标的预期。在此之前,他参与过4个湘西本土自媒体账号的拍摄和运营工作,按以往经验十几个视频至少要有20万以上的粉丝量,账号才算“活了”。当时向清标早年攒的钱所剩无几,去年年底刚结婚的他正在考虑外出务工,而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时间回溯至7月5号,“山白”团队制作一年多的徽墨终于到达最后工序。夜里快12点,一条五步蛇咬中了向宏俊的小腿。山路绕且远,原本1小时左右的车程,向清标硬是压缩成40分钟。

向清标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皮试阶段向宏俊并没有过敏反应,但注射血清后,他开始呕吐、起红疹并一度陷入休克状态。看着躺在床上的侄子,向清标满脑子都是“事情还没做出个样子,要是孩子出事,我怎么向他父母交代”。

向宏俊是在病床上得知“视频火了”的消息,在向清标看来,侄子的表现要比他冷静得多。但这个不过20出头的小伙子的内心早已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向宏俊就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满怀期待地继续拍摄视频。

如果说,向清标拍摄的视频风格是细细打磨的璞玉,那么,张冬冬的视频就如同从山涧溪流里捡到的一块鹅卵石,不加任何修饰。

张冬冬以“湘西冬宝”的形象,将乡野生活过成了“世外桃源”。

2018年6月,张冬冬回到古丈尝试拍视频,彼时他因为创业失败背负了几十万的外债。做自媒体第一年,他忙活了一年只赚到了2000多元。张冬冬的自媒体生涯似乎缺乏“爆点”,没有称得上大火的视频,到今天拥有100多万的粉丝,他认为自己全靠“坚持”。

张冬冬和母亲在木屋里烤腊肉。

从一天几百个播放量到上千播放量,从上万播放量到如今稳定在30万左右的平均播放量,这个过程张冬冬花了5年时间。他想,自己应该“熬到头了”。

相较而言,彭南科的自媒体道路顺畅很多。2022年6月20日,彭南科发布了制作蓑衣的视频,瞬即引爆网络,而这距离他发布第一条视频仅间隔1天。如今,该条视频已经获得了上百万的点赞量。

守艺人”彭南科用一个又一个视频找寻濒临失传的手艺。

由于行程冲突,我们无法与彭南科面对面交流。他的声音从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顺着电流传递过来,缓慢而又平和。彭南科说自己因为缺氧大脑转得比较慢,如果有不当之处多见谅。但他的表达始终得体且克制。

过去,他教过几年书、当过5年扶贫工作队队员、做过14年的记者,还有7、8年创业经历,跨度极大的人生脉络编织了他区别于其他人的厚重感。

彭南科在野外拍摄(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几位“新农人”无论是创作理念、思维方式,还是言谈举止、人生历程都大相径庭,但他们都有一股相似的韧劲——扎根土壤,野蛮生长。

格“土”致知

张冬冬和妻子在自家庭院里晾晒玉米,这里大山环绕,让“湖南冬宝”有了取之不尽的拍摄素材。

山坳间特产丰富,张冬冬采摘乡野边的野李子。

正值立秋时节,张冬冬在稻田里抓稻花鱼。

张冬冬的家面朝一座座连绵的大山,自小他就生活在山野之中,摸透了大自然的规律。当少年的他在山里撒欢时,或许从未料想到,这会成为他“赖以吃饭的本领”。

春天摘野果、采蘑菇、吃野菜,夏天山间野炊、溪边嬉戏、抓鱼摸蟹,秋天收割庄稼、抓稻花鱼、挖地蜂窝,冬天备年货、煮火锅、吃腊肉……后来,山里的一年四季构成了张冬冬视频的关键词。

对这群自媒体人来说,脚下的这片土地显然大有可为,在潜移默化或刻苦钻研中,一方水土正在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在向清标眼里,侄子向宏俊是“村里出了名的爱做事的人”。大学毕业后计划在家考公务员的向宏俊一边备考,一边帮着父母种烤烟、做豆腐、卖豆腐。

向宏俊内敛沉静、不爱说话,但手脚十分麻利。他跟着叔叔一起学会了纺纱织布、木匠手活等等,上手极快,按向清标的话来说就是“一点就通”。叔侄俩“一文一武”,一个钻研技艺、一个负责实操。

向宏俊在竹林里制作“竹笛”。

向宏俊在田边灶台熬煮牛皮。

向清标和向宏俊叔侄俩一起钻研传统工艺。

正聊着,向清标从一旁的书架掏出一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这就是我的灵感源泉”。他翻开这本书,许多项技艺旁都用黑笔打了一个对勾,这是他认为有希望复刻的,“这里面还有非遗传承人的介绍,等我们做出规模了,就会尝试联系并请教他们。”向清标翻开书页,指着目录说道,“但我们现在只是在追求形似,还做不到‘好用’。”

事实上,在许多技艺濒临失传或仅留有只言片语的现在,想要做到“形似”绝非易事。

在“山白”的东方妆容合集里,有一期制作胭脂的视频。制作胭脂的过程要使用“杀花法”,即从红兰花中提取纯净红色素的第一道工序。《齐民要术》中记载“杀花”过程要“……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做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一开始,向清标买到的翻译版本将此解释为,“作成饼,不能干透,花便坏了”。他和其他人琢磨半天也不确定花否要干透,于是没有晾干导致花都窝坏了,结果自然是制作失败。为了搞清楚原因,他又买了另一版本的《齐民要术》,上面翻译道:“捏成饼的,里面干不透,花便窝坏了”,花要不要干透问题才得以解决。

这也让向清标长了个教训,每一本古籍都会购买2个翻译版本对照查看,他甚至还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影印版。

以彭南科和向清标为例,两位自媒体博主的视频都以复刻中华传统技艺为主题,这是一件极其耗费心血和耐性的事情,中间穿插无数次失败的尝试。而这似乎也是视频得以获得如此广泛关注的原因,正如向清标所说:“容易的事人人都会做,越难做的事做成后越有价值。”

生存还是毁灭

当我们聊起自媒体,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变现,这是一道连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桥梁。对于这群栖身互联网的“新农人”,这直接关系着生存与否。

张冬冬和妻子在门口准备出发,对于他们,每一天都是新鲜内容的开始,这也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张冬冬知道,要生存必须变现,但他对于变现的方式十分谨慎。慢慢做出一点起色后,许多商家陆续找上门来想投广告,但他基本都拒绝了,“不能什么钱都赚”。在5年的自媒体生涯中,他看见过太多因为操之过急而“死掉”的账号。

今年7月,他第一次尝试了直播带货,卖的都是当地特产湘西腊肉、古丈毛尖等等。在此之前,张冬冬都是“薅官方的流量钱”。尽管在镜头前,他表现地十分紧张,说话也磕磕绊绊,但第一场带货的成绩却十分喜人。

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时常会分析自己的粉丝构成和视频数据,他发现自己涨粉速度和视频播放数据虽然算不上优秀,但粉丝构成以“中产阶级”为主,并且已经培育了一批忠实粉丝。再加上他只卖家乡特产,这让粉丝转化率比较可观。

张冬冬偶尔也会和彭南科、向清标等人交流经验,在他看来彭南科和向清标的变现道路尚且漫长,原因在于他们还在“固粉”阶段,又或者是视频风格使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官方的扶持”。

彭南科与朋友们外出采访和体验生活。

对此,彭南科也颇有体会。但他的优势在于,在做自媒体之前,彭南科已经创办了湖南鑫科牧业有限公司,主营鲜肉、腊肉等产品。实体产业的支撑,让他减轻了许多压力。

与此同时,彭南科也越发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于自媒体的重视程度。在拍摄古丈毛尖的制作工艺时,当地宣传部出面邀请了制茶的老师傅上门教学,当他遇到困难时也会尽可能给予支持。

毫无疑问,自媒体账号要做到一定体量,难免要寻求团队的力量。但张冬冬始终对“团队”二字保持警惕,在他看来人一多就容易“出事”,压力也更大。所以做自媒体5年了,他一直保持和妻子两个人的“夫妻档”,父母偶尔帮帮忙。

向宏俊和家人整理夏布。

一天拍摄结束后,“山白”团队伴着晚霞吃饭。

在以往的经验中,向清标则没少吃团队的苦,他认为维持团队就好像是织夏布的过程。夏布是由经纬线编织而成,经线数量是决定夏布长度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先确定经线数量,然后再配以适量的纬线进行编织。然而,由于湿度、密度的偏差导致经线极易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山白”团队连续失败了8次。

“一根线断一次、断两次、断三次……都能给它续上,但要是一天断十几次就不如把它丢了,重新织一块布。”如今的“山白”团队由向清标和妻子、侄子、姐姐、姐夫、徒弟构成,大家保持步调一致地前进,“我们一个眼神交流,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事实上,“团队”是否可靠,是关系到一个账号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张冬冬最难熬的阶段,正是妻子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得以坚持下来。

小城大梦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见证了太多“草根逆袭”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潮流同频共振。

大学时,向清标学的汽修专业,因为迷上了摄影,他在汽修店做了2个月暑假工后,花800元买了一台二手相机。当时,他一个月生活也才600,买下这台相机后,“每天抱着它睡觉”。

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汽修店工作,从每个月3600干到了1万6。每天早上,他要先站在床上把门打开后再穿鞋,否则出不来,未来的日子也像这扇门一样难以舒展。

李子柒视频的火爆让向清标看到了生活的转机,他发现原来农村也能有所作为,于是从上海辞职回家。

回来之后,向清标在古丈的一家电商平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有设备也有时间学习拍摄和剪辑技术。他时常在周末休息时,一个人从早上7点多学到半夜3点。从电商平台起步,他陆续为当地多个自媒体博主拍摄视频,逐渐积累了经验。

曾经,向清标一点一点走出这座大山,如今又一步一步回到这片土地。而在古丈,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青山翠林庇佑着的古丈县城。

据统计,目前人口仅14.3万古丈县有超过35个成一定规模的自媒体博主,他们主要以宣传推荐古丈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传承非遗技艺、记录乡愁生活、分享当地传统美食等等为方向进行拍摄。

小县古丈涌入自媒体浪潮,这里凭什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目光,又为何能够培育出一批批自媒体博主?

张冬冬说,自己的优势就在于家乡,“很多人拍视频可能要写脚本、设计情节,但我可能就上山里走一圈就能出来一条视频。”毫无疑问,古丈或者说湘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自媒体人的创作源泉。尤其对于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都市人来说,这里具有难以言语的诱惑力。

与此同时,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扶持政策似乎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在2020年8月3日,抖音就推出了“新农人计划”,计划投入总计12亿流量资源,从流量扶持、运营培训、变现指导等方面,扶持平台三农内容创作。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针对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创作者给予政策倾斜。此后,相关政策连续不断,这也为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开辟了更多赛道。

在“新农人”浪潮翻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乡土声音传递至天南海北。在去年年初,古丈县召开自媒体工作座谈会,号召自媒体博主努力讲好古丈故事、传播古丈好声音、展示古丈新形象。

彭南科的足迹走到了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这里距离此行的目的地拉萨市还有1000多公里,他不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决定静下心来享受旅途。

张冬冬正在准备一次远行,去外地和其他自媒体人交流经验,他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发言稿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害怕上台紧张结巴的他,会时常掏出手机看看发言稿。

夜里快10点,向清标将最新一期制作龙泉印泥的视频发送出去。旁边,一份名为“2023年8月份拍摄计划”的文件记录了21种传统工艺,因为制作工期过长,他们会同时启动多个项目……

我们的采访到此告一段落,但这群“新农人”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做着“网红梦”与古丈一起走出“边城”。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