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3日讯(记者 陈彦兵)长沙,在悠久的岁月中具有底蕴厚重的地名文化,老地名可能是一段历史,一则故事,一处人文记忆,更是长沙人的情怀。它不仅是“留在大地的历史”,更是我们回家的路。
今天,由长沙市民政局联合我的长沙精心制作的《地名·印迹》第二期上线,一起来了解长沙老地名杜甫江阁的故事。
杜甫江阁坐落于长沙湘江风光带西湖桥段,正对古潭街的街口,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而建,是仿唐风格的纪念性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亭、廊、阁一体的建筑群,南北长100多米,主楼四层,一层为杜甫纪念馆,二层为陈列展览,三、四层则为诗书画所。匠心独运的是,无论是从湘江上看,还是从古潭街口观看杜甫江阁,都是正面朝向。
唐大历三年,杜甫从蜀中远赴湖南,准备投奔韦之晋,韦却不幸在此前暴卒。贫病交加的杜甫因此在长沙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在长沙作诗50余首,不仅留下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人赤沙湖”等名句,而且留下了杜甫江阁等史迹。杜甫初来长沙时寄居舟中,船常停在南湖港。因而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便成了杜甫送别友人的地方。后来杜甫移居湘江边租佃的楼房,自称为“江阁”。据他诗中所云,其位置与民间传说的小西门至西湖桥一带十分吻合。杜甫《江阁卧病走笔》诗中的“客子庖厨薄,江楼枕席清”之句把江阁的简陋、诗人的潦倒刻画得入木三分。
来源:红网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