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常宁高质量发展之路① | “制造立市”绘就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23-09-07 21:15:42 红网
作者:郭华 蒋楠 编辑:王新凤
字号:

编者按: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衡阳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坚持以正确政绩观,突出“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全力打好“发展六仗”,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日,记者走访常宁市基层一线深入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常宁经验”,推出系列报道。

水口山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园俯瞰图。钱辉/摄

水口山金铜生产车间机器人手臂挥舞作业。钱辉/摄

隆源铜业生产车间一角。钱辉/摄

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欣欣向荣,扬帆起航。图为服饰生产园俯瞰图 钱辉/摄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郭华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九月的清晨,湘江河畔的常宁迎来了第一缕阳光,拉开了常宁奋力拼搏的生动画卷。

9月4日,常宁召开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衡阳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真抓实干、担当作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十强”步伐,努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标杆。

“聚力中心化,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常宁力量。”常宁市委书记吴乐胜信心满怀。

今年上半年,常宁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在衡阳地区持续保持争先领跑态势。水口山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增长13.03%,税收6.57亿元,增长31.92%。水口山经开区获批中国(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

“有色”,为高质量发展“镀金”

近日,记者走进水口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厂房林立,车辆如流,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座以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绿色化、循环化和现代化的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聚焦‘制造立市’,把工业制造业作为常宁冲刺‘十强’的关键突破口”。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卫华介绍,常宁坚持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思维,集中要素资源打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

水口山是世界铅都,有色金属产业享誉全球。近年来,常宁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突出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推进有色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五矿铜业,承接株冶搬迁,建成全国一流的铜铅锌产业基地。通过优化产能结构,实现扭亏为盈,水口山集团、株冶有色、五矿铜业三大龙头企业持续超产盈利。

深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引进了一批关联配套、产业互补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以五矿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为龙头的铜铅锌有色金属全产业链;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以再生资源利用向精深加工转变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纺织”,为高质量发展“添翼”

近日,记者走进常宁市湘南纺织基地依美园(衡阳)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行行排列整齐的大型刺绣机上,小布块“哒哒哒”地在绣花。仅在湘南纺织基地,就有数十家服饰企业的生产线马力全开,忙着完成订单。

这样繁忙的生产场景正是常宁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纺织产业作为一个全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为常宁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常宁市政协主席、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服务组常务副组长段鸣介绍,近年来,常宁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努力把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和纺织产业示范基地。

服饰生产园已建厂房22栋、入园企业14家,其中康杰、米思阳、依美园、雅轩等12家企业投产达效,依纳服装、欧众服装等企业正在筹建、装修和安装设备。

常宁在承接产业转移之初就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性地打造“两个园区”:服饰生产园和环保设施园,选择了“世界500强”高科技环保企业中信环境集团,采用“多位一体”循环经济产业链,树立行业典范。

湘南纺织基地千亿“航母”扬帆起航,百万常宁人民对未来信心满满,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加快迈进全国经济“百强”。

“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加速”

服务是最好的邀请,发展是最好的招商。

近年来,常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效率,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高质量服务。

为了支持制造业发展,常宁市推进放权赋能工作,出台了《常宁市园区赋权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能放尽放、应赋尽赋”的原则,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园区。目前,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已建成投入使用,还设立了水口山规划委员会,减少项目评审时间,加快项目落地,基本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

创新“以商招商”模式,拓展出“组团招商”“飞地招商”“股权招商”等多种方式,建设产业协作体系,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相继入园,全产业链优势日益显现。着力破解企业难题,着力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设进出口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的出口服务。

建立营商环境工作“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年总结”工作机制,设立“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办事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开展法治护企三项专项行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在全市开展“1+1”对口服务企业行动,入驻企业签订合同后,由1名市级领导+1名市直单位一把手对口服务企业,全面负责企业落地及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来常投资兴业顺心、安心、开心。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