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11日讯(通讯员 王薪棋 罗秋红)“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迈向新征程,绘就共同富裕的时代画卷,广大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也要做服务治理的创新者,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留住乡土韵味上久久为功,在探索乡村发展新方式上凝智聚力,让乡村振兴版“富村山居图”更加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添“幸福产业”之“花”,以产业振兴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提供有力保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唯有产业兴旺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当前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链短、产品转化能力不足、产业体系发展不全、科技支撑动力不足,为此,我们有必要盘活农村资源禀赋,促进优势资源向农业集聚并融入到农业发展中去,稳住“农业基本大盘”,让农业发展“里子”更厚实,“结构”更稳固。有必要把住科技和改革两个“主动轮”,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培育壮大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科技为农业发展“插上翅膀”,让农民尝到科技赋能的“甜头”。有必要打好产业“特色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特色”提升产业“价值链”,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联农带农作用突出的“品牌”,形成“拳头”带动效应。
添“青山绿水”之“花”,让青山绿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标准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山一水印刻着美丽记忆,一草一木留住的是浓浓乡情。厚植生态优势,让“生态红利”变成“民生福利”,我们就要摒弃抓生态不如抓产业的想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通过“植绿护绿”“厕所革命”“净土净水”等行动,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争做“新农村”的“美容师”。就要在综合治理行动中求真务实,“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在领导视察时为道路环境“补个浓妆”,不是为了迎接检查到重点区域“做个样子”,要变“被动接单”为“主动出击”,杜绝蜻蜓点水式治理,用实际行动还人民群众一片碧水蓝天。就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让人民群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美了乡村、富了“口袋”。
添“乡风文明”之“花”,让乡风文明成为美丽乡村的“标识”“底色”。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让文明之“风”吹进群众的心坎里,需要出“硬措施”下好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既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网络、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因基础设施“卡住”美丽乡村建设“脖子”。需要出“软办法”为美丽乡村建设培根铸魂,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向群众宣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引领广大群众树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观念。要传承和发展乡村的本土优秀文化,鼓励扎根泥土开展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艺汇演和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人。要引导群众参与,广泛开展“五好家庭”“青年创业标兵”“尊老爱幼模范”等评比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宣传道德榜样,让“身边人”“身边事”推动形成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