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在湖南丨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2023-01-04 12:03:15 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李丽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长沙报道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2022年以来,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闯创干”,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增加优质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包容的社会治理、发展格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

聚焦急难愁盼,提升民生服务

民生是头等大事。湖南从群众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处着手,在教育、卫生等方面频出实招,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发展基础,不断提高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推进了社会事业朝气蓬勃,持续发展。

2022年,衡南县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打造114个“吃、住、学、导”一体化的“留守之家”,对4327名事实无人照管和587名事实无人抚养的在校留守儿童周末和节假日提供免费照管服务。衡南县创新开展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大力推进“留爱、送爱、唤爱”三项关爱行动,加快实施“护蕾、护学、护航”三项保护计划,托举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明天。

WechatIMG127.jpg

2022年4月24日,衡南首家“留守儿童之家”——“花桥联合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开班”。

凤凰县大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让群众更有“医”靠。凤凰县积极探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扭转了医保基金连年透支,群众就医负担重,县域就诊率低,分级诊疗举步维艰的被动局面。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平台建设,乡镇卫生院与省内“三甲”医院远程对接,“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现实。2022年群众就医支出比2021年减少2166万元,县内公立医院预计实现管控盈余2000余万元。

旅游添彩幸福生活。韶山市以红色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路径,聚焦红色主题,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韶山市推动“乡村振兴+旅游”,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区(点)13个、乡村旅游重点乡(村)6个,获评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节会赛事+旅游”,高标准承办2022红博会和旅发大会,实现红色旅游与会展赛事深度融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先行赔付”“有诉必应”机制,获评全国“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聚焦乡村振兴,厚植“三农”基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湖南扎实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厚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2022年,邵阳市大祥区作为湖南唯一县市区代表参加了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邵阳市大祥区突出数字引领,14个乡镇街道、98个村(社区)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惠民、涉农信息资源“一张网”共享;强化信息支撑,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点,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25家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冷库;10家企业(基地)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国家农业科技园新签约13个农村高科技项目。

华容县政府与县内9家商业银行合作,探索推行诚信金融新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金融“活水”。推行“县主导、乡主责、村主建、群众主体、银行共建”方式,评定信用户15.6万户,实现全县203个村(社区)信用村创建全覆盖。2022年全县各商业银行为信用户投放贷款累计达13.5亿元,县农商行贷款利率由7.56%降至5.1%,建设银行贷款利率降至3.85%。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紧紧围绕“四美三宜二园”(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群众幸福家园、旅客休闲度假乐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该区建设美丽屋场238个,“美丽庭院”3313个。龙尾巴、泗南峪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家峪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协合乡、双文村分别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和示范村。插梓公路获评全省最美乡村公路。

WechatIMG128.png

航拍下的武陵龙尾巴村美景如画。

益阳市赫山区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筑牢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要素基础。43个试点村集中流转的水田已达13.9万亩,占全区水田面积的23%。将农民土地数字化登记,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入股份额分配收益。通过推行土地数字化改革试点,泉交河镇5个村产生租赁溢价达215.6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48万元,村民平均增收超30%。

桃江县大力推进客运、物流、电商功能“三能”聚合,建设通达乡村的站点网络、精准高效的“智慧物流”平台和规范标准的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客货运、快递、物流、电商等深度融合、共享共赢,切实解决了边远乡村快递二次收费问题,配送成本由每件0.75元-4元降至0.45元,时效由2.5天缩短至1天。

安化县抢抓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直宣传文化系统联县帮扶契机,开展“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确定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5个重点20项工程。199支542名工作队员驻村,实施重大项目26个;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帮扶项目14个,完成投资1.01亿元;引进湘商回归项目10个、乡友项目12个,合同引资25.9亿元。

聚焦生态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

青山不墨千秋画,美丽湖南新画卷。2022年,湖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生态保护模式,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桂东县大力实行生态组织联建、生态执法联管、生态教育联手、生态经济联动“四联”举措,全面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效能。“千年鸟道”护鸟联盟经验做法被国家林草局推广,在国际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上宣传推介;建立动植物保护站11个,实行24小时值守和巡护;成立湘赣边红绿旅游共同体,打造桂东-遂川森林“康氧”和红色教育线路,带动餐饮、住宿等全产业链发展。全县共有民宿600余家,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次,直接带动1.2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WechatIMG129.jpg

东安县水岭乡金岭村实施的“旱改水”项目施工现场。

东安县以“智慧田长”助力自然资源监管,将全县耕地划分为1119个网格,建立“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制,健全“管护建巡种”五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2022年恢复耕地任务完成率排永州市第1位。东安县整合“自然资源监测铁塔”“雪亮工程”“数字林长”“智慧河湖”等系统数据,布设铁塔视频监控网点63个,接入分布式摄像头7550个,实现集“传输、控制、监测、定位、调度”于一体的“千里眼”智慧视频体系,做法成效获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宣传推介。

靖州县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首创全省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交易系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系统、生态产品交易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互通。目前已办理首批土地(生态产品)经营权登记15件,涉及林地面积1.2万亩;打造了具有靖州特色的楠竹、茯苓、杨梅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案例,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约为260亿元。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