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2月27日讯(记者:屈波 蒋先雨)热爱是什么?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的三尺讲台和千名“女儿”;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百米跑道和在飞驰的步伐里一次次突破体能极限;是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实验室里无数遍推演的物理方程式。“热爱”一词之于祁东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制作股的彭华生,或许,就是无数个日夜,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出的一个个清脆的音符和剪辑软件里的一帧帧画面。
彭华生出生于1968年9月。1988年,年仅20岁的他便扎根乡镇广播站。在乡镇广播站的20年间,彭华生主要负责站点内每日早晚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报和信号维护。听起来似乎是个“闲职”,但在那个技术尚不成熟的年代,为确保辖区内的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传输,让辖区内的人民群众能顺利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也非易事。在那七千多个日夜里,彭华生一直兢兢业业,每当信号因为极端天气或线路问题出现故障,作为广播员、电话接线员的他,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雨雪天,他总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肩挑起调度的任务。在乡镇广播站的20年里,他工作认真、严谨细致,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他所在的站点也因为信号常年稳定,广受辖区内群众的赞誉。
2010年1月,因为机构改革,彭华生的职业生涯迎来了重要的转折,所有的乡镇广播站点工作人员调回县城的广播电视台。面对岗位调整,彭华生也面对着重要的选择题。多年一直驻守在乡村一线的他,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逸的机关内勤岗位,但彭华生毅然选择了一线的新闻采编岗位,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当年的他已经是42岁的“高龄”了,在此前,他从未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也没有技术基础。要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切相当于从零开始。
从乡镇广播站广播员到新闻后期剪辑制作技术人员,刚开始,他什么也不会,但凭借着学习新事物的满腔激情和对宣传工作的热爱,他当起了年轻人的“学生”,在同事的鼓励下,他通过互联网自学及向同部门的同事请教,“恶补”着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从刚开始的“小白”蜕变成了电视台剪辑的“老司机”,PS、PR、AE等各种后期软件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彭华生一直保持着对于学习的自觉性。眼下,“剪映”“爱剪辑”等剪辑软件兴起,因为便捷的操作,受到了一批新一代自媒体工作者、视频剪辑工作者的青睐,彭华生也不忘“赶时髦”,时常会在工作之余,研究着互联网上这些“新潮玩意”。休息时间,他喜欢观看各类电视节目,每次,最吸引他的,不是电视节目本身的剧情精彩程度,而是通过各种电视节目,揣摩、研究其中的后期剪辑手法。
由于在乡镇广播站20年和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0多年来的工作性质原因,常年“端坐”在办公桌和电脑前的他,落下了一身职业病。高尿酸、高血压让家人时刻为他的健康而担忧,彭华生却一次次因为对工作的热爱,婉拒了家人、领导对他转岗的劝说。工作多年,他从未因为家中琐事请过事假,甚至在2017年痔疮发作时,也是趁着周末的时间,前往永州市宁远县,花一天时间做完痔疮手术后,便又准时回到工作岗位。在康复期的半个月里,他会因为久坐而感受到下身不时传来的刺痛,但他依旧咬牙坚持在岗位上,没有因为这点“小事”而脱岗,无法端坐,他便用臀部半搭在电脑前的椅子上,一边累了,换另一边。“工作中没有大事和小事,都是重要的事。”这是彭华生对于自己所热爱的新闻事业的工作态度,也是他一直所践行的初心。
作为宣传队伍里的“拼命三郎”,疏于对家人的陪伴,也会让彭华生时常感到愧疚。最让他难以忘怀的便是2021年的6月,年仅18岁的儿子正在全力冲刺高考,也是那一年里,他最忙碌的时候。《我的衡阳,我的奋斗》专题片的后期剪辑任务全部放在了彭华生的手头,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镜头必须拿出最高的制作水准和最高的工作要求,彭华生每日早出晚归,一边是渴望父爱、面临人生关键期的爱子,一边是组织的厚望和期待。彭华生毅然选择了后者,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制作,彭华生拿出了质量过硬的作品,该作品也获得了各界广泛的认可。
在坚守宣传战线数十年里,彭华生没有一刻懈怠,他用自身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格获得了领导的赞誉、同事的认可,也用实际的工作成效获得了组织的肯定。他和采编、后期团队共同打造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连续四年热播的《乡村有约》栏目。2008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彭华生5次获得县嘉奖,多次在单位评优评先中获得“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所制作的优秀新闻作品多次在“衡阳广播电视奖”“湖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重要奖项。
如今,55岁的他,依旧像30多年前一样,活跃在电视编辑一线,这在全市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是少数。“身体机能可能会老,但逐梦的心永远是赤子。”彭华生表示,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日新月异的,作为新闻工作者,他将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闻新受众提出的新诉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剪辑技巧,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做出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