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康晓乔 刘顿 廖轩仪 实习生 宁静怡 会同报道
时值仲春,春雷未响,冬笋仍蛰伏于土下。然有善掘者,携一锄一刀入林,观竹向而辨笋位,定之,则挥锄躬身,得见笋身全貌,便以刀断其根,获一餐地鲜。
——在湖南省会同县金岩子侗族苗族乡泥湾村,便有许多上述的“善掘者”,今年57岁的陈善松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在泥湾村,每年冬笋能挖两个多月,春笋能挖一个多月,平均一天能挖二十斤左右,“笋多的年份,30斤也挖过,能卖300多块钱,现在就等着春笋出了。”
在会同,大多数的笋最终的流向都是同一家企业——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6月底,该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林权贷”模式,以80-100元/年/亩的标准成功流转笋用林20000亩,占全县笋用林的五分之二。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苛嘉告诉记者,未来3年内,公司计划流转笋用林10万亩以上,“目前,我们公司与村集体建立楠竹合作社10家,组织林农8000户参与竹林改造、修路、挖笋,受益人口达2万人,每个家庭增收8000到10000元。”
“现在我们生产的是糯米笋,这是由会同竹笋的压榨笋的笋尖加工而成,口感香糯有韧劲。”王苛嘉介绍,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坚持产品创新,不断开发消费者喜爱口味,研究生产出清水笋、复水笋等烹饪软包装食品,以及即食的调味笋、口味笋,产品体系逐渐完善,“今年,我们正在着手开发预制菜和休闲食品两个系列产品,其中,休闲食品系列预计在六七月份正式推出市场。”
“食用竹笋是纯天然、粗纤维的绿色产品,市场容量巨大,‘会同竹笋’更是绿色有机、口味佳美。”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梁耀介绍,早在2020年,“会同竹笋”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近年来,会同多措并举推动食用竹笋产业发展,建成竹笋初加工基地10个,引进精深加工企业1家,今年更是将竹笋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十个一”工程,依托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竹笋精深加工产业,年产鲜竹笋13.5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
“去年,我们增加了电商渠道,开拓了东北、广东等市场,销售额在4200万左右,相较2021年翻了一倍,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突破8000万。”王苛嘉说道。
来源:红网
编辑: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