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9日讯(通讯员 屈文利)冷水滩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积极探索“453”互助养老模式,努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善治与共治”。全区建立“时间银行”47家,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200余家。
推行“四步法”,让社区“时间银行”建起来
评估服务需求,明确服务方向。白竹亭社区组织低龄老人志愿者为社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开展以文体康乐、政策宣传、养生保健、日常照料为主要内容的“社区银龄学院”,实现社区内养,形成“低老”助“高老”的养老服务模式。伍家院社区成立“管家婆”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在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区治理中的矛盾。活龙井社区针对高龄、独居老人较多的情况,组建了“奶奶帮”,定期上门了解情况,给予陪伴和关爱。
挖掘社区资产,建立人才队伍。鼓励动员退休老教师担任社区“四点半课堂”义务讲师,帮助老年人照看孩子安全和督导作业;会烹饪技能的居民群众化身睦邻厨房的“美厨娘”教授传统美食制作;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和居民群众中擅长舞蹈、书法、绘画的老人开设各类兴趣班,教授老年人学习相关技艺,实施四社联动,增强自主服务。
建立“社区+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的运营模式。古塘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小区自治和管理。西南花园C3小区以区林业局退休干部邓新良为代表志愿者,为小区自治自理无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引导带领下,小区生活环境从当初的脏、乱、差,到现在的干净、整洁,有了质的飞跃。
推动“五样式”,让社区“志愿服务”动起来
睦邻厨房服务:主要为社区中高龄、独居、残疾、行动不便的低龄老人提供送餐和就餐。社区志愿服务队中低龄的老人们自行统计每日就餐人数,购买食材、制作中餐,并由志愿者负责送餐。老人们在睦邻厨房举办端午包粽子大赛、中秋制作月饼、冬至做汤圆等,并将这些手工美食送给社区中的高龄老人。
银龄课堂服务:链接社会资源,挖掘社区中有“才能”的老人,开设包括高血压注意事项、健康饮食小课堂等养生学习班;为婆媳关系紧张、祖辈教育冲突的老人提供讲座和辅导服务;开设如舞蹈排练、书法绘画、电子设备使用等技能培训班,为老年人搭建学习平台,帮助老人更好地处理生活难题。
健康管家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及时跟进。目前共为高龄、困境、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老人建立1000份个人健康档案。不定期邀请综合医院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目前共开展80场义诊服务,服务人次达5000人次。邀请资深医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每季度组织中药泡脚、三伏贴、拔罐等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养生保健。志愿激励服务:按照积分多少,分为5个星级志愿者评比等次,即100分授予一星级;200分授予二星级;500分授予三星级;800分授予四星级;1000分以上授予五星级。心理咨询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陪伴老年人缓解心理焦虑。
推进“三转变”,让社区“互助养老”活起来
服务从陌生向共融。志愿者通过送餐、探访、照料、康娱等服务,为高龄、独居、残疾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康娱活动、老龄谈心会、探访陪伴服务。日常服务中链接资源,引入医疗保健、生活安全防范及紧急援助等服务,既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又排遣了孤独感,更增加了自我保护等生活技能。联结社区-老年人互助关系,实现了从陌生到共融的转变。
模式从单一向多元。组织一些兴趣爱好类活动,老年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负责“时间银行”服务阵地的日常管理。在“时间银行”服务阵地增设了社区大舞台、银龄课堂、书画室、健康管理室及睦邻厨房等服务,让老年人可以进行美食制作、学习知识技能、养生保健等服务。服务模式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
对象从自我向他人。打造一批老党员老干部、居民群众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在社工的引导下每月会召开一次会议,共同商讨在日常生活或走访中发现的社区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研发新的适合老年人的服务。制定“时间银行”的值班制度,遵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原则,获得被服务的机会与权利,由接受服务向服务他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