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妈妈割肝救子,术后见到8岁儿子,比画手语“早点康复”

2023-03-22 10:23:59 潇湘晨报 编辑:李丽
字号:

版权所有

母子俩挥手问好的瞬间,王艳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图/通讯员姚家琦

聋哑妈妈王艳华和儿子熙熙的多年相处中有两次重要的相见,一次是熙熙出生时,这是母子俩的初见,一次是王艳华割肝救子后,这是母子俩的重逢。

“早点康复。”3月2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移植监护病房,聋哑妈妈王艳华隔着玻璃,用手语轻轻和儿子熙熙(化名)交流,熙熙已基本懂手语,他挥手向妈妈示意。轮椅上的王艳华喜极而泣,流下激动的泪水。

8岁的熙熙此前不幸患上肝硬化,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经检验,母亲与之配型吻合。3月17日,经过近10小时的手术,母子二人均平安走出手术室。

拒绝生二胎,要将爱都给儿子

3月21日,王艳华第一次见到手术后的儿子,这是她拼了命也要护住的儿子。玻璃的这边,王艳华很开心,笑着回应儿子,也向儿子挥了挥手,但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不要担心,医生说孩子恢复很好。”丈夫吴志文蹲在王艳华面前,用手语安慰她。

36岁的王艳华是长沙人,他们夫妇俩都是聋哑人,儿子熙熙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由于病情恶化,已经出现了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只有肝移植才能挽救生命。

经检验,母亲与熙熙配型吻合。王艳华决定割肝救子。在医生的帮助下,熙熙成功切除了病肝,接受了来自妈妈左半肝“295克”的爱。

由于捐肝体积较大,如何保障捐肝后母体剩余肝脏功能的恢复,避免大面积切除肝脏后出血、胆瘘等潜在风险,确保孩子接受移植后吻合的血管及胆管保持通畅,肝脏顺利“做工”,是手术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

3月17日早上6时,王艳华和熙熙前后进入手术室,一个捐肝,一个进行病肝切除与新肝移植手术。经过手术团队近10小时的奋战,从王艳华体内取下的295克左半肝成功移植到儿子熙熙身体里。目前母子俩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检查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这些年来,很多人劝王艳华生个二胎,她不肯,决定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熙熙身上,陪他治病。

爱心人士向这个家庭伸出援手

3月21日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的移植隔离间,王艳华躺在病床上,用手朝护士比画。

护士贺丽立即拿起床头柜上的一张纸板,指向其中一项“我口渴了,想喝水”。王艳华点点头,护士赶紧拿过水杯,帮她打开递到嘴边。

“她不会说话,我们就打印了这张纸,方便沟通。”贺丽表示,纸上的选项,都是一些基本生活需求,如伤口痛、想翻身、想咳嗽、腰痛、腿痛……病床上的王艳华有需求,她们就可以通过这张纸来迅速领悟,并帮她完成。

“我们也稍微学习了一下手语,但还是不熟练,这个纸板更一目了然。”护士李丹表示,肝脏移植手术后,王艳华会有很多不适,护理起来也需要特别用心。医护们都很尽力,做好一切陪这个妈妈渡过难关。

“移植肝脏,我们根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但是孩子不能不治啊。”熙熙的奶奶刘国元表示,熙熙一直生病,王艳华这些年来负责照顾孩子,全家的开支都靠孩子爸爸赚取。8年以来,孩子治病花费了近20万元,家里为此欠了不少钱。

幸运的是,在社工组织的帮助下,一千余名爱心人士向这个家庭伸出援手。更贴心的是,大学生志愿者们主动联系,愿意为熙熙补课,在孩子的治疗康复阶段,不让他落下学习。

“我感谢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我儿子老婆动手术顺利。”吴志文在纸上写下这行字。

科普

医生:肝脏具有可再生功能

“对终末期肝病患儿来说,选择肝移植是一条重生之路。”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医师陈立健表示,肝脏是人体唯一具有可再生功能的实体器官,按照王艳华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三个月左右肝脏可以生长三分之一以上,半年之内可恢复到原有体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儿童的生长速度则更快,肝脏功能恢复也会更快。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