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杂志社总编辑,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少将陶克发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汪衡 秦楼 长沙报道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毛主席题词前的学雷锋活动是什么样子?雷锋精神仅仅是雷锋故事和日记吗?……
3月5日,“新时代 新雷锋”2023雷锋精神论坛在雷锋的家乡——湖南长沙启幕。开幕式上,《雷锋》杂志社总编辑,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少将陶克作分享发言,回望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变迁,讲述他眼中的雷锋精神。
陶克分享说,从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至今整整60周年了,但其实“学雷锋活动”其实已经63年了。
原沈阳军区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始于1960年的11月26日。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前进报》一版套红刊登雷锋事迹报道并配发社论。
1962年,雷锋殉职一个多月后,第一个雷锋事迹展在抚顺市开展,东北大地掀起学习雷锋高潮。
1963年3月5日,全国各大报刊登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个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雷锋故事”不断涌现时代新篇,雷锋精神不断放射时代光芒,“雷锋”始终“正青春”。
“回望60年学雷锋,可谓根深叶茂。这个‘根深’就是雷锋扎根在人民群众中,这个‘叶茂’就是人民群众的传承发展。人民选择他、崇敬他、学习他,人民的立场就是领袖的选择、党的选择。”陶克说。
雷锋精神仅仅是雷锋故事和日记吗?陶克表示,雷锋精神以雷锋的名字命名,贯穿于雷锋的事迹和日记之中,但这仅仅是雷锋精神的重要承载与表现,并不等同于雷锋精神的全部内容。
在陶克看来,顺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寻根探源,你会发现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版”,是我党我军宗旨的“楷模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版”,是人类文明道德的“中国版”。同时,雷锋精神又是动态的“前进式”,不断聚合一代代“追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甚至超越雷锋的时代先锋们的先进特质。正如雷锋家乡望城百姓的一个习惯:学了雷锋做雷锋,做了雷锋学雷锋。这是一个良性的无限循环的人文生态环境。
“雷锋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文符号。”陶克表示,当“雷锋叔叔”成为好人的称呼、“学雷锋做好事”成为绝配词组时,他那微笑的面容、响亮的名字、脍炙人口的哲语,俨然就是美好的象征。中国报刊万多种,但以人名命名的杂志就一种,她叫《雷锋》。从人名到刊名,雷锋是一种寓意,是一种文化。
“平凡的人变为道德圣人,这是人类文明道德史上的‘中国创造’。”陶克认为,重视和研究雷锋作为文明、道德、人文符号的起源、形成和未来的发展,进而强化这个符号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强化这个符号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