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湖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红网时刻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湘”村振兴新图景》,记录湖南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生动实践,一起去看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红网时刻新闻4月20日讯(记者 康晓乔 通讯员 易子明 钟武轩)科学育秧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4月19日,在湖南靖州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育秧工场,循环式育秧设备上一盘盘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正“尽情享受”淋浴的快乐,一旁的工人则认真查看并记录秧苗的生长情况,通过秧苗培育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确保每一颗秧苗在最佳环境下快速生长。
靖州县数字化集中育秧工场(无人机拍摄)。
循环式育秧设备上一盘盘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
“我们首批订单来自县内各乡镇10多个农业大户及合作社,育秧面积约1500亩。同时,有意向及正在商谈的客户还有30多个。”靖州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和种子管理股副股长詹新民介绍道。
在育秧工场的播种区,机器轰鸣,铲车、叉车来回穿梭。工人有的在将晒干的黄土粉碎后与水稻育秧专用基质混合,制成营养土;有的则在选种、浸种、消毒、甩干、药剂拌种……播种流水线上工人们娴熟地操作,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上输送带,机器便自动填入营养土、洒水、播种、再覆土。当育秧盘制作完成后,工人再将育秧盘送入暗室催芽。
工人正在认真查看并记录秧苗的生长情况。
晒干的黄土粉碎后将与水稻育秧专用基质混合,制成营养土。
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育秧工场位于飞山脚下,是打造新时代现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的关键链环,总投资2900万元,分三年建设,可安装循环式育秧机组72组,一次可育秧21.6万盘、机插秧面积1万亩。全年可满足水稻杂交制种、中晚稻种植面积5万亩秧苗需求。
目前,第一期13组循环式育秧机组,每15天至20天可育秧2000亩,育秧工场每天可以播种1万张育秧盘,可为全县杂交水稻制种提供220亩的播种量。
工人将浸泡过的种子捞出准备沥干水分。
播种流水线上,工人在码放已经制作好的育秧盘。
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节,育秧工场还可一棚多用,能为蔬菜、油菜、花卉等农作物育苗,每年可育蔬菜苗3万亩(甘蓝、白菜、莴笋、瓜类、中药材等)。
“数字化育秧工场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育苗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助力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每年不仅可减少育秧成本30万元,插秧成本500万元,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人工紧张的难题。”詹新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