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近视出“大招”,学校家庭要配合好

2023-04-23 09:41:43 张春祥 通讯员 王非 张恒娇 编辑:高芹
字号:

继“双减”政策之后,教育部近日出台防控中小学生近视举措,明确“将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颇受社会关注。湖南的整体情况如何?疾控部门有哪些近视防控建议?学校、家庭该怎么做?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近视防控有望进入“新高度”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就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拟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但是,真正认真抓近视防控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并不多,在学业成绩和防控近视这两者之间,很多学校选择的是学业。”

“身体健康当然很重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绩再好有何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对《计划》的出台持积极支持态度。湖南省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副科长王非表示,《计划》是对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由之前的“拟纳入”变为现在的“将纳入”,体现了对防控青少年近视和提升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对于防控孩子近视、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防控近视,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近视防控机构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起到关键性作用,近视防控有望进入“新高度”。

湖南青少年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湖南省率先实现近视率监测范围和学生健康干预范围区县级全覆盖,领先于国家提出的整体要求。”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湖南省2018年近视率4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2020年起,儿童青少年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受新冠疫情影响发生重要变化,这导致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即便如此,全省在持续的干预措施下,近视率对比全国保持平稳,未出现明显增加。

目前,全省122个县(市、区)均已完成2022年近视病监测和影响因素调查工作,数据于今年4月中旬报送国家审核。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的1000余所学校和幼儿园,对大约30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6岁左右儿童进行了以视力为主的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调查。根据初步分析,2022年度湖南省近视率较上年度有所下降。

记者梳理发现,从历史数据来看,城区近视率普遍高于郊县,女生高于男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

据悉,下一步湖南省疾控中心将在严格按照规范监测近视率变化情况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分析数据,联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广电局、省关工委等部门做好近视防控干预和健康教育,在卫生系统内部做好近视防控专业人员培养和检测能力建设,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规范视力相关产品和服务。

学校、家庭该怎么做

对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控,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新世界小学的做法值得借鉴。

“我们成立了由校领导、全体班主任、部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近视防控工作组,专门抓近视工作。”校长徐静介绍,平时开好健康课,提升护眼常识,每学年对每班选派的两名眼保健操领操员进行培训;抓好眼保健操,促进习惯养成,每天全校学生做眼保健操2次,调节学生视疲劳;加强体育锻炼,防止疲劳用眼,坚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大课间操,保证学生在校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开展视力监测,科学指导防控,每学期组织一次视力普查数据,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家校联动,父母先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此外,每学期学校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创建良好用眼环境。近两年,在家、校、社共同努力下,该校的学生近视率下降了6%。

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学校要按照相关要求优化作业,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供良好用眼环境,提供良好照明和可调节课桌椅;坚持眼保健操、课间操等措施,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传播科学用眼知识;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视力检测;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

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作为学生,则应强化健康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养成健康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坚持做眼保健操,不熬夜,健康饮食;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