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王石磊 通讯员杨朝旭 新晃报道
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位于湖南省的最西部,与贵州“四县六镇两街道”毗邻接壤,全镇总人口3.3万,辖22个村和1个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型山区乡镇,得益于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凉伞镇3万多名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征程,凉伞镇的侗乡儿女们正争分夺秒、抢抓机遇,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强化乡村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辅的全县“一主两辅”擂台赛为抓手,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锚定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着力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富民强镇
共同富裕要实现,集体经济是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凉伞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该镇各村正善用巧用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在桓胆村,210亩工业辣椒种植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我们采取的是‘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村支两委带头干,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协调用地用工,公司负责技术和回收辣椒,农户则是投劳和收取土地租金。”该村支部书记介绍道,“工业辣椒需求大、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加上四方共赢的模式,我们村对此都很有信心,还准备明年扩产到500亩”。据悉,今年桓胆村的工业辣椒预计总产量约100万斤,总产值超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超20万元,同时预计可为农户带来务工收益30余万元。
在台洞村,依托于现有300余亩的烤烟、西瓜和草莓等产业基地,该村村支两委积极探索承包型租地和用工模式,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帮助企业协调租地和统筹劳务用工等工作,按照现有规模,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近30万生产经营成本,给村民带来超50万元的稳定务工收入,同时给村集体经济带来近10万元收益。
与此同时,该镇的万家村、坪南村、凳寨村、凉伞村等都借助于黄牛养殖、黄牛交易市场、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快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经济活力。
合力强化乡村治理,党建引领自治善治
“近期晴天较多,大家一定不要野外用火,注意森防安全”,美岩村大寨的网格长正提醒着邻里,这一句温馨提示是凉伞镇贯彻落实“1+4”“党建+微网格”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该镇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凉伞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深入推行“1+4”“党建+微网格”工作机制,依托自然团寨、邻里关系将全镇划分为了567个微网格并派出215名党员干部担任指导员,选举1134名党员、能人、热心人等担任网格长、网格员,通过走村入户、院坝会、火铺夜话等方式联系服务群众,今年以来,该镇已通过微网格开展工作宣传10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次,充分激发出村民自治活力,让乡村治理有形更有效。
同时该镇积极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采取“志愿者+爱心积分+爱心超市”的运行模式,鼓励村民通过遵守村规民约和参与公益活动等获取爱心积分,然后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带动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凝聚村民的自治力量,对此,美老村党支部书记表示,“自积分制实施以来,老百姓对村里公共事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从以往的被动管理者真正转变成主动参与者”。
奋力农村人居环境,绘就凉伞宜居底色
“这条路是进村的大路,以前两边都是杂草垃圾,现在路边都栽了树、种了花、修了篱笆,还画了宣传画,好多人都来我们村拍照打卡”,提起镇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家门口这段路的影响,凉伞村的吴大姐总有说不完的话。
近年来,凉伞镇坚持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的要求,聚焦“五治”重点,对标“十大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增强村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以思想建设为核心,通过宣传单、赶集日和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今年来,该镇开展专题宣讲活动10余场,发放8000余张宣传单,悬挂横幅46条,多措并举推动人居环境观念深入人心,并结合积分制管理加强村民的自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内外兼修统筹推进工作。
二是以基础建设为主线,持续推动集镇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收集站等设施建设,今年预计完成污水处理厂后期建设和500个厕所革命任务,进一步夯实凉伞人居环境基础;同时按照“一院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打造特色微景观,并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作用,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展相关志愿活动30余次,参与志愿者1000余人次,植树1200余棵,清理河道淤泥2000余立方,全力培育打造出桓胆村、绞碧寨、汪家寨等一批村寨示范样本,更加深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是以评比表彰为重点,聚焦争先创优、坚持示范引领,以千余名网格员为基础带动全镇各家各户参与“千人带万户”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每季度开展评优评先活动,2022年以来,该镇共召开现场会5次,表彰“最美庭院”“美家美妇”等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奖品5万余元,助力形成“户看户、寨看寨、村看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风尚,从点到线到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凉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