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企业近1.5万家,湖南这块试验田的2022年成绩正式公布

2023-04-06 23:27:26 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戴桢
字号:

ecfba18ae3da4babb9ae798b4d373d92.jpg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尚文/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4月6日,记者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悉,2022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开放发展“排头兵”独特作用,建设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湖南自贸试验区形成湖南特色制度创新成果47项,其中全国首创性成果23项。

202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135.88亿元,同比增长27.8%,全省占比超过30%;外贸实绩企业达到1285家,较上年增加388家;实际使用外资3.17亿美元,同比增长74.3%;新设企业14902家,较上年多增加5623家;新设外资企业33家,比上年多增加7家。

制度创新质量步入第一方阵

2022年,湖南自贸试验区扎实推进《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落实,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115项,系统优化了行政管理职能和流程,深化了投资领域改革,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了金融领域创新开放。

重点推进湖南特色制度创新,加强重点调度和创新研究,形成了外国人来华工作“三窗合一”、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邮快跨”同场集约监管、知识产权“前置保护”等湖南特色制度成果47项,其中23项具有全国首创性。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评估报告》评价,“创新思路正确,改革成果的含金量高,制度创新的质量已经步入第一方阵”。

进出口全省占比超30%

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省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商新零售等外贸新业态,加大利用外资工作力度。2022年,湖南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全省占比达到30.26%,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港)中,湖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排第11位;外资排第15位,增幅排第4位。

湖南自贸试验区引领抢抓重大开放机遇,出台《支持长沙片区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实施方案》,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节点;抢抓RCEP市场开放新机遇,出台落实RCEP行动计划,举办“通道进市州、RCEP进园区”系列活动。2022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46.4%、27.6%。

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与邵东、溆浦、桑植等地结对建设“同飞工程”,落地“创新飞地”企业67家、项目36个。

三大战略任务稳步推进

积极探索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建设新路径新模式,打造湖南自贸特色品牌。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创新孵化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博世长沙工厂、三一重工18号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探索开展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保税维修再制造、融资租赁等创新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稳居全球工程机械50强。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方面,建立全国首个对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新型易货贸易成功试点,跨境人民币中心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2022年,全省实现对非进出口556.6亿元,同比增长42.8%,创历史新高。

国际投资贸易走廊建设方面,长沙片区加快国际金融港、人才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国际化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全球要素资源集聚;岳阳片区探索“组合港”模式,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迈上100万标箱台阶;郴州片区探索全链条承接沿海产业转移,70%以上招商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获批以来,湖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2.7万家,引进重大项目271个,其中三类500强投资项目45个,三一科学城、大众奥迪、比亚迪IGBT、正威新材料、岳阳攀达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国际市场积极有效开拓

湖南自贸试验区积极破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瓶颈障碍,扶持企业加快“走出去”。在标准探索上下功夫,打造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吸引集聚标准化产业链企业80余家;加强与马来西亚标准局互认合作,打造进入东盟市场绿色通道;设立全国首个植物提取物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提升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

在通关便利上,长沙海关成立工作专班,协助海关总署推动中非海关AEO互认合作,目前已经与乌干达、南非实现AEO互认,AEO企业在这两个国家可享受通关便利,显著降低了贸易成本。

在物流发展上,首开湖南直飞非洲(长沙-亚的斯亚贝巴)货运航线,国际货运航线增至10条。中欧班列(长沙)首开西欧进口班列,2022年发运量居全国第三。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增速居长江主要港口首位。湘粤非、东盟班列发展势头良好,粤港直通“跨境一锁”业务恢复开通。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湖南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通企业涉外经营堵点难点痛点,充分释放自贸创新红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出台条例,法治保障不断加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率先实施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模式,国际化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加速聚集;“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

制度创新助力降低运营成本,“邮快跨”同场集约监管,压缩通关时间50%,节约综合运输成本30%;进口转关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每个冷柜、普柜完税价格可分别扣减运费4300元、2600元,拉平了内陆口岸与沿海口岸进口关税成本。

支持企业探索发展新业务,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在药食同源进口、保税维修再制造、干细胞研究应用等领域开展有益尝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