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李一鸣 谢丹戎 记者 王义正 娄底报道
“种水稻靠人工,效率太低,要实现增产增收,还得搞机械化。”“施好底肥,做到深施;早晚稻行距七寸,株距五寸;水稻育秧基质育秧酸碱度在5.5到6.5为宜……”看着眼前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刘波,你肯定想不到他曾是身披“橄榄绿”的军人,投身现代农业,只是半路出家。
争当高素质农民,扎根现代农业
刘波曾是一名军人,1996年入伍,2001年退役,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每次回家,他目睹儿时稻浪翻滚、飞鸟翩翩的良田,如今变得一片荒芜,心里备受触动。
他的父亲刘国和也是一名老兵,2008年开始种水稻, 2012年成立了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面积1000多亩。刘波看到种了一辈子田的老父亲身体越来越差,2013年底,刘波决定接过父亲手中的“枪”,投身农业。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最好。
回乡后的刘波,主动学习,先后参加了各种培训,如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水稻生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还有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研修班、中南大学·涟源市企业家综合素能提升高级研修班等。他坚持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用先进技术,开展科学经营
粮食种植如何才能种出效益?刘波敏锐地意识到,新时代农业的出路在创新。他把流转的水田分为无公害优质水稻基地、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两大功能区,以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高效的优质水稻产业。
公司在统一配种、统一浸种催芽、集中育秧等方面,编制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作业规程,并和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教授团队达成合作,在基地进行水稻新品种的试点和推广应用,培育、种植和推广了优质早稻湘籼45号和早稻超级稻中嘉早17号、晶两优华占、湘晚籼13号、玉针香和农香18等“湘米”系列优良品种。
除了向“科学”要质量,还要向“机械”要效率。乘着农机补贴的东风,刘波买回10余台农机,用于机械化耕种。买机械、用机械、修机械……他从一个门外汉,捣鼓成了一名农机专家。“现在公司拥有国内外大型农业机械设备30余台,农业作业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3200亩。”刘波介绍,目前公司拥有已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正在积极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
刘波入伍时的留影。
不忘初心,惠及乡村与乡邻
在自己的产业有了一定规模和效益后,刘波把带领乡亲们致富作为自己的追求,近年来,他带动古塘、七星街等乡镇12名退役军人从事农业生产,关联建档立卡脱贫户86户,帮助入社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增加收入共130余万元。
刘波说:“当兵时,我们讲求集体利益要高于个人利益;现在种田,同样也坚持社会利益要高于企业效益,这是军人的使命感。”
如今,合作社季节性用工最高峰达到60余人。
2020年,刘波利用合作社的收益,投资10余万元,建起200多立方米的冷链仓储,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农特产品、蔬菜贮存。目前,他正着手新建一个200平方米的扶贫土特产超市,除吸纳村民就业外,还收购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想自己卖的,我就免费提供场地,没有时间的,我们就帮忙代售。”
退伍不褪色,扎根家乡建设,刘波展示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获得了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优秀学员”,湖南省模范退役军人、涟源市劳动模范、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2022年度“湖南省十佳农民”、全省退役军人“每日一星”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刘波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农村天地广阔,能返乡发展农业、带领村民致富是无尚的荣光。如今,刘波已经返乡21年,他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始终发挥着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