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学习推广“四下基层”背后的深意

2023-10-26 09:51:21 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高芹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10月24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第四次调研情况交流会。会议指出,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那么,弘扬“四下基层”这一优良传统,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四下基层”的由来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

图片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领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崎岖山路上跋涉2个多小时,深入基层调研。(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1988年12月20日,福建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霞浦县举行。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参加了这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

当天晚上,又召开会议,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加以推广。

当时,面对闽东地区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习近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地调研,敏锐地把握到闽东要加快发展、摆脱贫困,必须发扬“滴水穿石”精神,矢志不渝地苦干实干才行。

习近平以身作则带领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实际成效熔铸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习近平的亲自推动下,当时宁德“四下基层”形成风气,干部作风大为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密切,闽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0年,习近平离开宁德到福州任市委书记,但他倡导并实践的“四下基层”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和有效载体得以继承和发扬。

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作为“四下基层”首倡者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饱含深情地到基层一线、偏远地区实地调研,深入基层群众察实情找问题谋对策,为国家发展科学谋划,为民族复兴擘画蓝图。

“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

“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制度,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其实质是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图片

▲今年7月21日至22日,由福建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宁德举行。(图片来源:《闽东日报》)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打通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以接地气的方式、冒热气的内容,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由一般号召到聚人气的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调查研究下基层”,就是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广纳民智。坚持正确主张和科学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今年3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

“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坚持重心下移、人民至上、广察民情。信访工作,重在基层。应锚定基层实际和问题焦点,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畅通群众意见和矛盾问题的反映渠道。党员干部通过“信访接待下基层”,能真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自觉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基层一线“破症结”。我们常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和老百姓面对面,既可“当即就看”,又能“马上就办”。就相关问题在一线“把脉”、现场“会诊”,可以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不仅能增进和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能以实际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

总体而言,“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根植在“民”,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意义

“四下基层”从闽东发端并走向全国,已成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制度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当下,“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十分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论。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南将“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作为全省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和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湖南对“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践行和发扬。

图片

▲10月24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第四次调研情况交流会。(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此次湖南决策层强调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我们在深入思考如何把“四下基层”等要求贯穿“走找想促”活动全过程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认识“四下基层”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意义。

它是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法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群众身边,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接地气、通下情,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情况是我们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10月24日的会议强调,“走基层”是前提,要勤于走出办公室、文件堆,注重把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结合起来,深入一线把情况搞准搞实搞全面。

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渠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解决矛盾和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正确态度看待矛盾、面对问题,到基层找灵感,到基层想办法,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是推动我们工作向前向好发展的重要支撑。

10月24日的会议强调,“找问题”是重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问题、根源、规律找准,举一反三、由点到面,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想办法”是关键,思想要大解放,选题要小切口,坚持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出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

它是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有利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将发展的动能从基层培育,将发展的伏笔埋在一线中。“四下基层”着眼于“下”,但“下”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下”而有为、“下”而有效。

10月24日的会议强调,“促发展”是目的,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为抓手,找出影响本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谋求破解之道,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智慧力量,探索有益经验。

它是优化作风、锤炼干部的有效手段。“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有利于新时代新征程引导党员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持续强化基层组织职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方面,要选贤任能;另一方面,要练强育优。

当前,湖南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一轮爬坡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湖南的加速期,干部的作风、能力、干劲,将极大影响湖南的前进步伐和发展成色。利用好基层这个大舞台、大平台,让基层成为锻炼干部、培训干部甚至选拔干部的“课堂”和“赛场”,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

我们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把党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推动湖南各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观潮的螃蟹.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