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来长沙的N个理由

2023-10-08 09:36:25 湘伴
作者:谢璐 张福芳 王晗 王文 欧阳倩 王茜 陈新 编辑:韩阳
字号:

这个“超长黄金周”,长沙又爆了。

10月4日,第三方平台“去哪儿”出炉的“中秋国庆乐游指数·00后最爱去的城市”榜单上,长沙位列第一!飞往长沙的客源地TOP10为海口、成都、北京、三亚、昆明、青岛、西安、厦门、重庆、太原。

长沙何以成为吸附年轻人的“强磁场”?笔者走访了12位年轻的“新长沙人”,聊一聊他们来长沙的N个理由。

理由一:烟火幸福 最抚人心

易怡(大学生游客):

国庆假期,在深圳大学读大三的长春人易怡第三次来长沙游玩,这次主要选择走一些老街巷,触摸长沙这座古城的底蕴,感受老长沙的市井文化。“长沙火辣的美食、泼辣味的方言、长沙人的热情好客,让我印象深刻。”易怡说,她打算考研到长沙,考虑以后留在长沙发展。

孙健(大学教授):

出生于新疆伊犁的孙健,曾留学沙特、英国、美国、日本,现为中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周末或节假日的夜晚,他总爱到渔人码头坐一坐,和好友尝美食、聊人生。“高楼林立的街道,鳞次栉比的繁华,璀璨灯火和夜市的小龙虾、啤酒,这些烟火气的所在让人感到温情。”

图片

10月5日晚,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节日气氛浓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秦钰雯 摄

背后

长沙之所以成“网红”,探索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是重要原因。主打复古“氛围”的超级文和友,刷屏朋友圈的茶颜悦色,甜蜜感爆棚的爱心红绿灯和粉红斑马线,一城浪漫的橘子洲烟花和音乐灯光秀……背后逻辑都是带给市民游客吃喝玩乐烟火味道,让幸福“情绪价值”触手可得。

作为雷锋故里、好人之城,节假日期间,坚守岗位的民警,默默付出的城管和环卫人,提供服务的“雷锋”志愿者们,彰显一座大爱之城的厚度。加上“房住不炒”口碑、城乡保险全域覆盖、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等,让长沙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理由二:城市有魂,日子有趣

李英杰(爱美的“80后”):

“这是一个童心飞扬、如梦似幻的艺术世界!”就职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李英杰,在李自健美术馆参观后感慨。作为一名爱美的“80后”,李英杰爱逛这座美术馆,“这里长期展出李自健近50年艺术生涯的绘画作品,不定期举办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画展及装置艺术展,每次来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

姚力语(“95后”职场新人):

“95后”姚力语是“马栏山上的年轻人”。她所供职的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创作了《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江湖菜馆》等热门纪录片。2021年,姚力语从伦敦国王学院毕业后回到长沙,与5万多名平均年龄26.7岁的年轻从业者一道,在马栏山追逐幸福梦想。

图片

9月28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书院文庙举行2023年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4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余蓉 摄

背后

文化是城市的魂。长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2000多年来城中心未曾变换的城市,留下了岳麓书院、天心阁、开福寺、马王堆汉墓、汉长沙国王陵、铜官窑、太平街、潮宗街等一个个历史印记,湖湘文化渊源“编织成网”。

长沙连续7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暨长沙媒体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国(马栏山)媒体艺术集聚区、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场馆蓬勃发展,45家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拔节生长,“大文化产业”逐渐成形。生活在长沙,精神富足,日子有趣。

理由三:政策友好,群贤毕至

牟生(新消费品牌创始人):

在长沙解放西,调性张扬的“山楂红房子”,是“楂堆”饮品新开的店。创始人牟生2007年从黑龙江来湖南上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深圳漂泊了几年,还是觉得长沙好,2016年回长沙创业。如今,楂堆在长沙有13家店。“长沙对人才的吸引力、包容性强,所以诞生了文和友、茶颜悦色、野肆月球、柠季、果呀呀、黑色经典、墨茉点心局等一大批网红品牌。”

王东丰(新长沙人):

28岁的王东丰是辽宁人,2021年在长沙买房定居。他最初来长沙,是有亲戚在这边工作;他决定留在长沙,因为长沙宜居宜业的环境。“长沙发展很快,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尤其购房政策对年轻人就业落户十分友好。”

图片

9月15日,在2023世界计算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电子与华为联合启动“鹏腾生态系列计划”。同时,“鹏腾”生态湖南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京明 摄

背后

从“人才政策22条”到“升级版45条”,从“制造业人才集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到“支持‘智能制造’海归小镇建设若干政策”,从“自贸区人才政策45条”“乡村振兴8条”到“工业30条”……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的长沙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千里马”。

长沙逐年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别认定A、B、C、D四类高层次人才,并发放相应“人才绿卡”,为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提供贴心服务,将最高礼遇给予人才。

2022年长沙居“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国十强、中部第一,未来5年计划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就业创业。

理由四:科创平台,支撑创造

朱嘉振(科研工作者):

“我努力将香港城市大学专家的科研成果或项目引入长沙,近两年落地了3个项目。”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负责人朱嘉振,2022年作为技术经纪人受聘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在高校、平台、企业之间架起“鹊桥”,“智库”收录成果2230项、技术需求806项、入库人才8940名,与6个产业园区达成合作,打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50余个,融合发展成效凸显。

张寿廷(“海归”创业者):

张寿廷博士在瑞典工作20多年,担任瑞典国家研究院中国区首席代表期间,想在中国建一个办事处,通过比较北上广,最终落户中南地区推出首家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的湖南湘江新区。他主导设立的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湖南代表处,成为推动北欧和湖南科技产业合作的主要平台之一。

图片

湖南湘江新区麓谷智造园,致力于打造成全省首个大型智能智造园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背后

长沙举全市之力,为人才搭建了一个个聚集、发展平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成为全国3个快速增长的自创区之一;湖南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马栏山文创园获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长沙还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组建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4家创新研究院,增材(3D打印)制造、北斗产业安全等7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等社会主体研发机构……10年来,长沙科创平台从300多家增长到1500多家,其中国家级9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

理由五:产业强壮,个人有为

毛逢春(企业工程师):

2016年,雨花区的湖南晓光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向智能制造转型,急需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毛逢春选择从广州回乡工作,“以前广州制造业岗位较多,现在长沙对口所学的企业很多,我当然不愿意再继续‘南漂’了。”经过7年努力,42岁的毛逢春拥有6项专利,获“长沙市百优工匠”“融城工匠”“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白玉超(“博士服务团”成员):

2020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返回长沙加入长沙县博士服务团,为家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3年来,白玉超在博士团从事政、企、高校资源对接,牵头编制了《松雅湖未来科技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

图片

7月30日,比亚迪长沙汽车基地焊装工厂,车身自动化焊接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通讯员 张伟 摄

背后

强壮的产业“体格”,为个体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近年来,长沙锚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聚焦22条产业链建设,推进“核心+配套”集成发展,“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产业集群,“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成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长沙还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2022年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八位。

理由六:营商优越,巢暖思归

刘鸿飞(湘商企业家):

作为湘商回归典型项目,奥谱天成(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8月落户长沙天心经开区。公司董事长刘鸿飞说,长沙有人才、交通、房价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光学仪器产业。“政府诚意十足,不到3个月,帮我们全程办理落地手续,解决人才引进问题。我切身感受到了长沙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高效贴心的服务。”

朱守中(行业领军人才):

湖南红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守中,是2023年湖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20年长沙市高精尖(省市级)领军人才。他说,之所以选择来长沙发展,是因为优良的营商环境让科技人才创业舒心、省心。政府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真金白银”支持,让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图片

6月19日,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在长沙开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傅聪 摄

背后

长沙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打造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突出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全领域便利、全系统优化,通过投资服务、政务服务、要素服务、权益保护、亲清关系、普惠包容六大“升级版”,大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年度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中,长沙排名第六,居中西部第一。

长沙获批“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今年上半年,长沙自贸片区新设企业4035家,新引进项目85个,实现进出口总额584.9亿元。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