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讲述”埋藏了3000年的长沙故事丨博物馆里的湖南①

2023-10-02 15:06:12 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徐丹
字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故事。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历史故事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庆假期,红网“观潮的螃蟹”推出策划《博物馆里的湖南》,从文物的视角,一眼千年,让我们亲近脚下这片土地,重新认识古往今来的湖南,浸润深厚的湖湘文化。

图片

文案:张俊 文建美 实习生 罗定康 苏茜 设计:赵冰 成静岚 周颖 毛雨浓 邓琴

这里,藏着千万年时光。

在这里,人们可以探寻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哲学“三连问”的答案。

这里,是博物馆。

踏入博物馆,人们习惯于伫立在展柜前,与文物默然相对,心中满是疑问与好奇,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声音响起……

视频:唐雨欣

我是谁?

对面的朋友,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吗?

我是象纹大铜铙,来自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我曾经历相当漫长的休眠期,直到40年前,一把锄头唤醒了我。

图片

象纹大铜铙。

1983年春,在宁乡县西部山区龙泉村黎家冲,村民张建新正在用羊角锄挖土栽辣椒。突然,锄头挥下去发出清脆的回响,张建新以为挖到了石板。清完泥土后,他看到了印刻在铜器上的花纹……就这样,我得以重见天日。

我出现的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村民聚到我的面前。老一辈的人想起,1938年,就在发现我的不远处,出土了四羊方尊,那可是国之瑰宝。于是,大家对我的身世更加好奇了。

后来,我被张建新母子送到宁乡县文物管理所,开始受到国家的精心保护。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被长沙博物馆收藏,成为这里的1001号藏品,还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此,更多人喜欢叫我“镇馆之宝”。

11.png

象纹大铜铙上的大象纹饰。

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我的身高、体重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我身上的一对头相对的大象纹饰,给我取名为“象纹大铜铙”。他们说,我的身高超过1米,体重更是达到221.5公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铜铙,因此,我也被称为“铙王”。

你也许觉得我眼熟。

我其实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前段时间上演的《封神》,铜铙也作为乐器出现。其发出的雄浑典雅的声音,成为庆功宴·质子战舞片段的背景音乐,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朝歌风云。

和我长相类似的青铜打击乐器,有的也会被叫作“钲”。我们最初的功能是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荀子·议兵》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成语“鸣金收兵”中的“金”,指的就是我们。

我和我的朋友们

长沙博物馆是我的家,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

你看,我面前远处的展柜里,有大塘文化彩绘双系陶罐残片,它比我年长不少,来自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

图片

大塘文化彩绘双系陶罐残片。

那边,有和我年岁相近的青铜器兄弟姐妹们,有的是兵器、有的是乐器、有的是酒器、有的是食物容器……

图片

长沙博物馆展厅内的各类青铜器。

这边,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是西汉时期的珍品,它玲珑剔透、小巧精致,身上的曲缠盘绕变体飞龙、流动飞卷形云气纹和凤鸟纹饰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图片

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

元代的镂空龙纹心形霞帔金坠,同样精美绝伦。这可是元代新婚 “三金”中的一件,一般配套于古代女性服饰,是一种装饰品。

图片

镂空龙纹心形霞帔金坠。

还有,那边展柜里看上去密密麻麻,是唐代的长沙窑瓷器家族。

图片

长沙博物馆内的长沙窑瓷器展区。

我和我的朋友们,趟过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相聚,为今天的你们寻根溯源提供方向,为你们读懂长沙提供证据。

我们和今天的你们

如果你要问我以前的家是什么样,说实话,我记不清了。为什么我会被孤零零地埋藏于土中,我也是一头雾水。

好在专家学者通过现代考古和史学方法,大致还原出了我被埋入土的场景:那很可能是一场祭祀活动。

听长沙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典藏部青铜器保管员潘钰说,湖南的青铜器一般都作为礼器,“好巫的湘人,将最珍贵的青铜器,献给天地、山川、河流,所以,湖南青铜器出土的地点多在山顶、山坡或岸边,并非在遗址、墓葬中发现,这成了湖南青铜器文化的一大特点”。

图片

蛙纹铜铙(局部)。

相较于中原地区多出土给人震慑威严之感的器物,长沙出土的器物上多见灵动的动植物纹饰,比如象、鹿、蛙、鸟等。一方面,这可以推测出当时长沙地域动植物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块土地上的先人,崇尚天人合一,崇敬天地,祈愿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在我前后时代的器物身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在博物馆待久了,我从文物专家、讲解员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我和朋友们经历的时代往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山川河湖富有灵秀之气,先人们在此繁衍生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动气息,形成浪漫的精神品格,并彰显于对世界的阔达想象。不论是屈原对湖湘风物的浪漫主义描写,还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物品,无不印证着上述说法。

从春秋战国至今,长沙中心城址历经3000年不变。博物馆里一段城市中心土层剖面,就能向你讲述不同时代的长沙城如何建设壮大、拔节生长;城市遗迹中出土的大量不同时期的简牍上,记录着当时的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等内容,揭示长沙城社会经济风貌的来处。

图片

长沙五一广场区域地层堆积示意场景。

及至唐代,长沙窑生产的彩瓷天下闻名,各路商客云集于此。火红的窑火,映衬出当时繁荣发达的对外商贸景象,也炼就了长沙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精神特质。

宋代,湖湘学派汇聚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以此为据点,开始不断扩散其影响力,为后世长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持续铸牢积极入世、学以致用、经邦济世的精神底色。

在当代已被提炼为长沙精神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在古代及近代一些人遗留下的著作、手迹中已初见端倪。这些老物件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摆渡船,将今天的你们渡往过去,又让过去的他们驶向未来。

我们的邀约

我所在的长沙博物馆里,藏有5万余件文物,其中以商周青铜器、楚汉文物、唐代长沙窑瓷器最具特色。

我和我的朋友们,作为长沙历史的记录者,可以很骄傲地说,长沙千年事,了然于吾心。

尽管我们诞生于不同时代,却在长沙这片土地上,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和三苗等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东方的越文化等多个区域的优秀文化,发展出兼收并蓄,又“蛮”又“雅”的区域特色文化。

“厚重而灵动。”我们的大家长、长沙市博物馆馆长周慧雯对长沙的历史文化精神如此总结。在她看来,长沙拥有厚重的历史,但并不受限于此,而是在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走出契合时代发展的自我之路,给人以既古老厚重,又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感觉。

图片

如今,长沙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虽身处博物馆,但也知晓当今事。

如今,长沙面貌日新月异,古老与现代交融共生,人间烟火气与时尚潮流感和谐并存,“网红城市”吸引着八方来客。

长沙经济总量达到1.4万亿元,常住人口超千万,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而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冲劲,将让“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图片

7月14日晚,“谁谓情深画不成——清孙温、孙允谟绘《红楼梦》画册展”在长沙博物馆以一场特别的夜场主题活动拉开帷幕。

说到科技,长沙博物馆内就有满满的现代科技感。

比如,为大家提供智慧导览三件套——智慧笔、智慧导览机、互动触摸屏;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空间,让你们体验静态文物中的时空流动;还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复原古人生活场景……

听周慧雯馆长说,长沙博物馆要成为研究型博物馆,更要成为城市博物馆、大众博物馆。

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热情邀请:请你们走进博物馆,走近我们,从长沙的历史中寻获智慧与力量,面向未来,与这座我们共同热爱的城市共生共长。

89931487-d87c-43e4-a2e6-5020c3c21f82.gif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