枨冲镇才常村黑斑蛙走俏市场
枨冲镇才常村的稻蛙共养基地,一筐筐黑斑蛙正等待装车。才常村供图
连日来,阳光明媚,正是怡人的好时节。枨冲镇才常村的田地里,也迎来了丰收季节。
这个时节,晚稻都已收割完毕,村民们忙着收什么?11月19日一早,还未走近村上的三号稻蛙共养基地,就能听到不绝于耳的蛙鸣声,让人仿佛置身盛夏。只见已收割的稻田里,已经被灌入了一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一只只鼓着大肚子的黑斑蛙被“唤醒”,一只接一只从泥土里钻出,蹦进了事先放置好的地笼里……村民们正忙着将黑斑蛙装袋、称重,等待装车后发往全国各地。
靠着黑斑蛙养殖产业,近年来,才常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钱袋子”愈发充实。今年11月,村上又错峰上市黑斑蛙,每亩将增收2000元。不仅如此,为提高效益,才常村正在酝酿着“新招”,力争实现产量翻番。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好收益
“身价”看涨,每亩将增收2000元
“入冬后,进入黑斑蛙上市黄金期,蛙的‘身价’看涨,每斤批发价达到15—16元,较去年同期每斤提高了1元,每亩将增收2000元。”枨冲镇才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庆湘高兴地说,这已经是才常村入冬后收网捕捉的第五车黑斑蛙了,每车一万斤左右,需要十七八名村民在基地里忙碌一天,“如今两天可以出一万斤黑斑蛙,销售额在16万元左右。”
在才常村,有四个稻蛙共养基地,共160亩,预计总产量将达25万斤。按15—16元/斤的价格估算,今年的总销售额将达400万元,预计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超百万元纯收入。
“‘稻蛙共生’模式太好了,养的蛙吃虫、除草,稻田都不用打农药、施化肥。”见到记者,38岁的才常村村民唐沙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不仅省了钱,稻谷和蛙都是原生态的,卖的价钱也更高了!”
一旁的欣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收购商徐良也告诉记者,才常村养殖的蛙普遍个头较大,产量又高,他们在这里收了两年的蛙,客户都十分中意。
据悉,除售卖鲜蛙,才常村还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在科研院校、民营企业的结对帮扶下,研发出既能走向餐桌也能进入超市的黑斑蛙即食产品,并尝试提取蛙油制成美容产品原料、将黑斑蛙内脏制成饲料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一只蛙身上获得超过两只蛙的效益。
新计划
着手提质改造基地,力争产量翻番
“这几年来,黑斑蛙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基本不愁销。”在陈庆湘看来,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才常村实现完美蝶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开路,开创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2019年以来,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才常村通过“支部领办、农户参与、村企合作”形式,大力发展稻蛙生态养殖,探索建立黑斑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走出了一条“链式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产业带动之下,村级集体经济由负债到收入突破百万大关,如今正朝着200万元目标迈进。
稻田里“蹦”出一条生态致富路,才常村也引领了周边的牙际山村、平息村一起发展黑斑蛙产业,力图为乡亲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将黑斑蛙产业做大做强,共奔致富路。
与此同时,才常村也一直在谋求提质增效新思路。“这一年来,我们去了省内省外众多黑斑蛙养殖基地,有很多心得体会。尤其在邵阳,有一名技术能人稻蛙共养,蛙能稳产达6000斤/亩。”陈庆湘说,大家增长了见识,也请回了这名技术能人,等卖完稻田里的蛙后,就会着手进行稳产高产基地的提质改造。
“明年我们要好好大干一场,力争产量翻番。”陈庆湘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村上不仅要把蛙养好,把村子建美,还要带领村民们一起建民宿、开农场,发展农耕体验、科普研学、休闲观光等新产业,让大家在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在田野里畅享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