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冲 通讯员 张珏 长沙报道
11月23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的规格很高,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李殿勋出席。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市州设分会场。有关市州、园区、企业和省直单位代表作交流发言。
11月23日,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长沙召开。(图片来源:湖南日报)
这是湖南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兴国之要,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
湖南工业发展历史底蕴深厚,是全国率先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省份之一。当前湖南工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4个中类行业、597个小类行业,构建起较为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业发展,自2006年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以来,工业越来越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在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湖南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必由之路。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在湖南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当前全省新型工业化所处的发展方位。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特色发展、改革开放、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五个突出”。
在湖南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的当下,如何理解把握此次高规格又备受关注的全省新型工业化大会?记者在会议现场捕捉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实
实者,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离不开制造业,这逐渐成为一种颠扑不破的社会共识。
目前湖南实有经营主体近700万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已突破2万家,这种体量的规上工业企业,已为湖南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构筑了一个递增函数。
设计:高芹 赵冰 陈彦
今年8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了以滚动实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三大标志性工程为抓手,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企业和产业两个维度,树立了大抓工业、大抓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
纵观工业文明史,实体经济一直都是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载体和底座。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工业化注定将成为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目前,湖南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步入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节点,总结并吸收一些先发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后期的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经济带来的高速增长后,社会发展呈现出去工业化、脱实向虚的明显现象,直到十多年前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才痛定思痛,对先进制造业进行再布局,推进“再工业化”,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
由此,保持定力,进一步强化实体经济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湖南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一道“必答题”。
关键词二:新
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与传统工业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或许我们能从新工业革命下生产函数迭变中来一窥究竟。
与传统工业化追求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保障不同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变量和增量源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带来的颠覆式创新,不断催生工业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湖南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实现根本性变革,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让万企千态插上数字化翅膀。
湘潭钢铁集团的五米宽厚板厂智慧中心。(摄影:谭苏昕)
从9月底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到近期各个省份相继举行的新型工业化会议,记者发现,立足于产业基础的“智改数转”已成为各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共同路径。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提升制造业的“含新量”“含金量”,推动产业发展能级跃升,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广泛共识。
反观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中,错失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丧失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导致工业化后程举步乏力,从而走上了依赖出口初级产品的老路,而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正如会议指出的,“找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突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个主方向”。
毫无疑问,新型工业化的“新”与风起云涌的数字技术密不可分。
关键词三:化
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种释义,即: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与“化”相关的词汇包括但不限于,羽化、蝶化、春风化雨,等等。
不难看出,化具有形态之间的融合意味,是形态之间相辅相成、共荣共生、相得益彰的平衡态势。
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会议指出,湖南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把握“五化五新”要求,“五化”为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服务化。
“五化”或可拆解成一系列关键词,品牌与价值链、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落实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五化”深度互嵌共生。展开来看,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高端化的品牌质量培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又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而新业态新产品的竞相奔涌,必须跨越生态环境的刚性壁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产业的集聚度、配套率,形成规模叠加放大效应,则指向集群发展;科技交叉背景下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征,势必催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服务属性。
诚然,“五化”融合不是单向度的,它们处于一种边界逐渐消融的整体之中,唯有在此水乳交融的整体之中,才能形成和积淀省域范围内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规模和底蕴,从而以此为根基,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而“化”还有一重引申意,即风俗、风化、风气。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化”的风气、声势、规模十分重要,参与的成员越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摊薄推进的成本,提升推进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