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记者曾羽璇在洞庭湿地了解候鸟情况。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因为《看见》,曾羽璇选择了新闻学专业,也在多个新闻单位实习过,但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活动策划。辗转两年后,2021年,曾羽璇来到《潇湘晨报》,在一个个新闻现场,去“真听、真看、真感受。”
表演学理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句话,被曾羽璇视作当下信息爆炸时的采访信条。她回忆起在湘籍航天员老家,两次和航天员的家乡人一起看电视直播,千里之外的发射现场,热烈、欢腾、令人瞩目。而在身边,老房子、老物什、上年纪的父母,随处可见航天员成长的痕迹。
“就像我小时候去堂哥家玩一样,亲切,但我要怎么去还原这个现场呢?”曾羽璇说,“走进现场,就像一个5D电影真实在身边发生,我要融进去,调动所有的感官,再客观地复刻还原。”
最让曾羽璇印象深刻的,是报道励志学子的故事,以寻求更多爱心助学渠道。“他们把我当姐姐!”曾羽璇回忆,和很多受助对象的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奇妙的信任。
受资助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有些离县城还有两三个小时路程。难得有人为了他们去那么偏远的地方,记者是他们接触的少数外来者。现在,有些孩子还会和曾羽璇分享学业或生活上的经历。
但曾羽璇自认还没做过很有成就感的新闻。在负责民政相关的报道中,她见了很多“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让她继续新闻事业的也是因为“看见”。
为了报道候鸟栖息和迁徙情况,曾羽璇追着鸟逛了几圈洞庭湖。在洞庭湿地保护区,她的视野里绿茫茫一片,只有野生的动植物。“我走一步,鸟就退一步,对它们而言,我是侵入者。”曾羽璇说,但她要去找到并保持那个场景的微妙平衡。
类似的,作为记者,曾羽璇去了很多人不会去的地方,见了很多人见不到的现场,她看见,也想让更多的现场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