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大家来个小小的互动,请你设想2035年的湖南,会是什么样?
或许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那么,请看这份“设计图”。
日前,湖南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
12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了这份《规划》。
《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现场。(朱丽萍/摄)
如果把湖南比作一个在建的巨大的迷人的房子,《规划》就相当于“设计图”,决定了以后房子的装修风格,以及咱们湖南人入住是否舒心。
未来湖南到底长什么样,一起了解下。
湖南的“设计图”
先理解一个词:国土空间规划。
从定义上来说,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对所辖国土空间资源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与统筹安排。
用通俗的话来说,小到家门口是建绿地还是盖商场,大到城市发展整体的定位,都需要空间规划,为的是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那么湖南“设计图”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精心设计了“三间房”——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李全胜在发布会上介绍,《规划》科学谋划了农业、生态、城镇三大空间。
在农业空间布局上,巩固“四区一基地”现代农业空间格局。这个农业空间包括,长株潭都市农业区、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区、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区和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在生态空间安排上,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格局,其中加强长江干流(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以及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生态保护修复。
在城镇空间安排上,构建“一圈两副三带多点”城镇空间格局,推进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布局,打造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强化京广、沪昆、渝长厦三条发展带,以其他地级市为主要支撑培育多个重要发展支点。
《规划》划定了范围,更划明了底线、红线。
对应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个区域,《规划》分别对应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到2035年,湖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72.6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804.12万亩;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8万平方千米;
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三个区域、三条控制线,就是大家常在新闻中看到的“三区三线”。
制图:谭文平 李美燕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黎文君介绍,“三区三线”的划定与管控,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特点与重大创新。“三区三线”划定后,意味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基本确定,每个空间用途均作了划分,不能随意更改,也不得违反规划。
透出扛牢政治责任的决心
明明是说国土空间规划,为什么又说到政治责任上了?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
对湖南而言,“鱼米之乡”不光是荣耀更是责任,作为全国18个主产粮省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守好耕地保护红线不仅是省之大计,更是国之大者。
所以,《规划》中,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要求,把农业空间放在了靠前位置,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为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规划》要求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将耕地保有量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在纳入耕地保护目标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上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严格落实耕地管控规则,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和引导,健全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
可能有些人还发现,根据《规划》,到2035年,湖南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72.66万亩,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对此,《规划》编制技术团队负责人、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院长文宁解释,这得益于耕地保护调查监测的多元化、精细化。
从最开始靠腿走,靠人量,如今用到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地面调查,湖南构建了“天、空、地、网”一体化自然资源综合监测体系,耕地有一点变化,都能精确感知。
近年来,湖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国率先启动编制省市县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态势持续向好,耕地数量连续两年实现“进大于出”。
高质量发展的另一种表达
根据《规划》,我们或许不难发现,湖南的决心不仅仅是想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更多的湖南粮。
《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这对于正在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亟需更多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湖南而言,无疑是自我加压。
但高质量发展,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效。
严苛的限制条件,往往是催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子。
对于土地这一生产和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湖南的“吝啬”,其实是对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另一种表达。
既然总面积上有了限制,那么湖南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向存量要增量、向空间要效益、以“亩产论英雄”。
这将倒逼全省各地加速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种“自我加压”,在《规划》中多次体现。
《规划》强化了城镇开发边界对开发建设行为的刚性约束,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
并明确,在全省城镇开发边界内,各类建设活动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城镇开发边界外,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
《规划》还划定了4.18万平方千米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并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10类有限人为活动。
国土空间规划,其核心要义仍是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一种“立体写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娄星区田园风光。(严伯霖/摄)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动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放在第一位,可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这份《规划》或许不仅仅是一份“设计图”,更是一根“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