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李赛凤 陈杰 实习生 李秋湄 长沙报道
每天下午,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老人,提着保温桶,准时出现在湖南省湘民康复养老中心(以下简称“湘民康养”)。这位老人叫王家军(化名),今年67岁,三年来,他每天坚持给住在养老院的岳父刘福明(化名)做菜、送饭,并陪伴一下午。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养老院,记录下一些见闻。
六旬女婿为八旬岳父送营养餐
2016年,不到60岁的王家军,为了照顾年迈的岳父,提前办理退休。王家军尝试过让岳父居家养老,但买菜做饭时,老人无人看管,经常摔伤。“居家养老近3年,先后换过3位保姆,均因种种原因未能长久。”
2020年,他将82岁岳父刘福明送至养老院。
“湘民康养”是老人换的第三家养老院。王家军想尝试养老院和家人陪护相结合的方式,让岳父安享晚年。
护理员张紫云(化名)仍然记得,刘福明刚被送来的那天,轮椅刚从车上抬下来,老人抬起头,望了一眼眼前的大楼,急忙扭转身体,“我不去,不去”。王家军劝了很久,终于将岳父妥善安置。从这以后,王家军开始送饭,鸡鸭鱼肉,每天不重样。
每天早上6点起床,8点出门买菜,做好饭菜后,开车半个小时,下午2点赶到养老院,5点离开。有时候,老人没吃完,“我会叫护工帮我喂一下,作为补充,想办法让老人多吃。”
这天下午两点,王家军提着保温桶,准时出现在养老院,“今天准备的菜是鲫鱼汤、蛋卷、蔬菜”。他给岳父细心地擦了擦手,然后一口一口喂饭。让老人心安,住在这里不是被遗弃。
王家军的陪伴,让刘福明慢慢习惯养老院的生活。“这是我们家最好的养老模式,养老院能提供基本的看护,不会摔伤。我每天给他送营养餐,住进来后,他一直没进过医院。”王家军告诉红网记者。
21位老人集体过生日
每个月初,养老院会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
这一天,食堂旁的包厢,社工把12月过生日的21位老人集中在一起,为老人们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圆桌中间,放着一个生日蛋糕。老寿星们齐聚一堂,围坐在大圆桌边,点起蜡烛,许下心愿,一起分蛋糕。
85岁的老人彭美娟(化名),端着蛋糕,热泪盈眶,“比家里过生日热闹多了。” 彭美娟是半失能老人,特意穿了一件红马甲,满头银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她想精神抖擞地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是她生命里一年一次的仪式感。
当天,正是黄超华(化名)老人86周岁生日。他戴着寿星帽,坐在桌前,感慨地说:“这么多人一起切蛋糕、唱生日歌,我很高兴,也很激动。”
“以前生日在家里过,我还要做一桌子饭菜。”入住养老院6个月的老人张梅(化名)告诉记者。
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入住初期,她不习惯新环境,每到晚上便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不睡觉,半夜起来“砰砰地”敲门,闹着要出去,要回家。
“后来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同于其他老人能歌善舞,张梅在养老院学做绢花打发时间。养老院楼道里摆着很多酒瓶做的花瓶,里面插着老人做的绢花。
2019年10月1号,湘民康养开始试运营,整栋楼11层。总共12820个平方。成立之初,仅有90多位老人入住,工作人员50个人。
目前,湘民康养老人入住率70%。近年来,为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但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利好”背后,有着很多困顿,其中人才是最大压力。
相关新闻:
来源:红网
编辑:周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