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7日,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彭美琳 白洁 长沙报道
12月16日至17日,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举行。培训开设全学科阅读、科学阅读、整本书阅读等专题讲座,开设小学段、初中段阅读教学现场观摩课堂,全省300余名小学和初中语文教研员、语文老师到场学习。
12月17日,在初中会场上,长沙市优秀教研工作者肖思阳、长沙周南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梁欢分别带来“四维阅读”系列图书《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课堂。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易海华为两堂课作了评课指导。
课堂教学展示过程中,师生们在亲近名著的过程中,将课堂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参会老师在这场人文经典与科幻经典的课堂碰撞中切身体会到,遵循名著阅读逻辑,学生可以越读越融入,越读越成长。
《朝花夕拾》:双重视角,感悟鲁迅的爱与痛
长沙市优秀教研工作者、长沙市岳麓区卓越教师肖思阳执教《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记载了他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肖思阳老师从《朝花夕拾》的目录出发,带领学生们梳理了全书内容,并通过小引初步感知了鲁迅的创作缘起。接着,她再借助“双重视角”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精读《狗·猫·鼠》《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篇章,感受作者丰厚的情感和严肃的思考。
“写这本书时的鲁迅,对过去的人、事,究竟产生了怎样具体的思考?”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们畅所欲言,结合书中的具体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读出了尊重与欺凌,有的学生读出了自由与钳制,有的学生读出了公正与人情……肖思阳老师总结道,鲁迅旧事重提,其实是用他饱含深情的爱,去探寻理性精神,找到人的解放和发展。最后,师生共同改编歌词,创意表达了年轻一代对鲁迅的回应。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开启科学与幻想之旅
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湖南省新时代初中语文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梁欢执教《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发生鹦鹉螺号潜艇的冒险故事。“这是真实故事吗?”“鹦鹉螺号上有鹦鹉吗?”“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在上课之前,学生们就对这本书提出了不少疑问。梁欢老师的阅读课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他将孩子们的问题分为四大模块——“什么人”“去了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发生了什么”,并逐一展开。
学生们对《海底两万里》中引人入胜的海洋探险情节和奇幻的想象十分感兴趣。梁欢老师借助文本和填图训练,引导孩子们快速阅读,准确、清晰地梳理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想象特点。随后,他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尝试去解决书中所描述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代入角色,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小说背后呈现出来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不仅意味着科学技术层面的发展与创新,也意味着思想观念上的前瞻性。”梁欢老师最后补充总结说。
解读阅读逻辑,提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易海华现场评课与答疑。
“阅读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在评课前,易海华老师先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在她看来,一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中学习语言运用,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
易海华老师从《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的教学分析说起,从作品解读、书类特征分析、学情分析等方面具体探讨了两堂课的不同之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们优秀的课堂表现。
同时,在调查、听课、访谈基础上,易海华老师也指出了当下名著阅读教学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停留在表面,深度阅读理解不够”“教师在指导、检测学生阅读名著方面缺少整体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她将这些问题归因分析,以湖南名著阅读课程实施和教学推进中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两堂课为案例,解读出教材中的名著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逻辑顺序。由此,进一步提出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与教学推进构想:构建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在教学推进中注重“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两相结合,建立名著阅读教学的横向互文关联,构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成效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