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13日讯(通讯员 谭俊)近日来,澧县甘溪滩镇党委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片组邻”三长开展民情信息采集工作,将“基本信息满不满、诉求建议真不真、分析研判准不准、解决整改实不实”作为检验各级干部、“片组邻”三长推动成效的标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民情信息采集工作走深走实。
手把手地教。一是身先士卒打造样板。镇党委派出2组人员,下到2个村走访10户采集基本情况、困难诉求与意见建议,严格按照“表不漏项、逻辑严密”的要求,将基本信息填满、填准、填实,将困难诉求与意见建议原原本本、原汁原味记录,形成样板便于村(社)参考。二是一级一级抓好培训。12月5日,镇党委组织召开联村干部民情信息采集业务培训会,培训内容围绕三个“弄明白”即“弄明白标准、弄明白节点、弄明白责任”这一中心展开,结合样板队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民情信息采集工作中,填写表格的具体要求、沟通交流时注意技巧,并提出“培训要清、脸皮要厚、性子要慢、记录要实、认识要明、节奏要好”的具体要求。随后,各联村干部下到村(社)对干部(片长)进行培训,同步组织村党总支书记及片长每人采集5户,切实了解到采集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熟知此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再由片长召集组长、组长召集邻长,一级一级培训,达到了培训不漏一人,人人目标明确的效果。
一对一地问。时间紧,任务重,各村(社)根据实际情况将采集对象分为“三类人员”,即跑得动能参会的人员、难出门家里待的人员、有能力外务工的人员,根据类型采取不同的途径了解情况。一是召开屋场会。片长、组长、邻长一同到场,组长负责开场白,片长强调重要性,邻长询问填信息。目前,全镇已召开164余场屋场会,4280余人次到场参加并配合信息采集。二是逐一进门问。针对留守老人多、年纪大的情况,各位邻长开展了挨家挨户问,不遗漏一户、不掉队一人。目前,全镇已走访800余名不便出行的老人。三是电话微信问。对于在外务工人员,各邻长有手机号的打电话问,有微信号的微信问,各人员积极配合,及时给予回复。目前,通过电话、微信方式采集信息的约8000余人。
马溪村召开屋场会采集民情信息。
点对点地督。为了此次采集工作能落实落细,镇党委安排部署自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验采集效果。一是自查自纠。各联村(社)干部带领片长一起,对采集表信息真、准、全情况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目前,已上报的自查自纠问题6000余条。二是交叉检查。全镇统筹进行一村(社)查一村(社)轮动式交叉检查,将检查情况汇总,反馈到各村(社)要求其迅速行动,完善补充采集表相关内容。
面对面地研。镇党委要求各村(社)将“边采集边检查边研判”贯穿信息采集工作始终,及时梳理汇总分析解决。一是邻长梳理汇总。邻长将每天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每晚六点准时上报村(社)党总支委。二是村(社)整理分类。村(社)党总支委对各片上报的《民情信息采集表》进行汇总整理,对其中内容描述模糊质量不高的诉求,安排联户的邻长再次联系沟通核实;对其中无政策依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合理诉求,安排片长带领组长和邻长联系解读政策、说明情况,并再次完善《民情信息采集表》。联村(社)干部指导村(社)召开专题研究会,初步分类,建立《民情信息分类办理台账》。截至目前,已收集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5000余条。
甘溪村甘溪片堰塘清淤施工。
实打实地改。各村(社)根据分类情况,一条一条分析,一条一条拿出解决方案。一是及时解读说明。对无政策依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合理诉求,村(社)根据情况,分为村内入户解读政策、说明情况,村外电话微信沟通解释。二是当即解决困难。对较易解决的小诉求,现场办公即时落实到位。如,行动不便老人反映出门拿包裹困难,邻长当即表示以后有包裹都帮老人领取后送到家。三是迅速启动方案。对较难解决的问题,村(社)研究处理方案,并迅速启动程序。如,甘溪村甘溪片6组有人反映该组一口堰塘因无人管理已成荒塘,需要清淤整修。经“四议两公开”,决定于2023年12月11日开始进行清淤整修,预计2023年12月15日完工。四是积极向上汇报。村(社)经研究,认为本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及诉求,汇总后统一上报至镇党委。
目前,采集工作仍在如火如荼持续开展,下阶段,甘溪滩镇党委将深入探索,抓紧抓严抓实,确保民情信息采集收得齐、填得实、判得准、落得地,切实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