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对来年的经济工作进行研究定调,全球都十分关注。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图源:新华社)
如何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观潮君对媒体报道和专家观点进行了梳理,便于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央媒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的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位置率先报道了会议详讯,时长近15分钟。
当天的《新闻联播》还以《坚定信心 开拓奋进 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题,对会议进行了解读,时长约5分钟。
多位参加会议的省级党政一把手,在这则报道中出镜谈了经济工作,包括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上海市市长龚正。
观潮君注意到,这些采访对象,分别来自国家部委和东部、中部、西部省份。
新华社除了在当晚发布4770字的会议详讯,在13日凌晨1:23还发布《第一观察|从四方面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摘要”为四个方面:
“五个必须”;“12个字”;九项重点任务;四个“抓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令人瞩目地提出“五个必须”。(图源:新华社)
其中在解读“五个必须”时,新华社报道说,这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令人瞩目地提出 “五个必须”。
在13日凌晨2:46,新华社发布了《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采访了近10位专家,从七个方面对会议进行解读。
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人民日报同时发表了《增强信心和底气,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与会同志谈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文章中。采访了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以及龚正、梁言顺。
央视在13日上午播出报道《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九大任务》,进行解读。
13日下午,央视网发表《热解读|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 要着力用好这个“主动力”》,解读会议的新提法“内需主动力”。
当晚,央视则发表快评《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其实,从央媒的报道标题,就可以读到会议传递的很多信息。
专家分析
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中,媒体采访了多位专家。
比如新华社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
冯煦明说,会议明确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导原则。要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也要通过“进”来实现“稳”。“先立后破”的先后顺序尤为重要,适用于新旧动能转换,也适用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这有助于避免不同政策相互冲突或导致‘合成谬误’。”冯煦明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也接受了新华社采访,对会议进行解读。
央视则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等专家。
▲2023年7月,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这是参观者与机器人互动。(图源:新华社)
会议提出明年的九项重点任务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居首位。对此,董煜说,首次把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了紧密结合,实际上就是要明确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当中,最基本的动力要来自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在13日的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了什么信号?》,登上了百度热搜榜,其中采访了多位专家。
比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说,旅游、餐饮等接触型服务业在2023年反弹比较明显,但整体消费反弹的力度还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扩大需求的着力点是增加居民收入。张军认为,2024年扩大内需的重心或许会转移到消费。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预计2024年“三大工程”配套政策将加快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下阶段的重要任务,只有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问题。
各方反响
12月13日下午,人民日报旗下“侠客岛”发文《抓住这三点,看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会议新闻稿中梳理出了三个“关键词”,形势、取向和落实。
观潮君注意到,“侠客岛”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说,会议不回避问题,这意味着明年会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上多下功夫。并认为,明年经济工作要做的事有很多,关键还得落到一个“干”字上。
12月13日上午,浙江省委宣传部公众号“浙江宣传”发文《六看中国经济》,分别从全面、个体、历史、辩证、长远、战略六个视角进行了深度分析。
“浙江宣传”认为,回升向好的态势是一条波浪式曲线,我们必须练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看准现阶段的“形”,更要看清长期的“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
▲2023年8月10日,游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的溪流玩耍。(图源:新华社)
会议指出,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等四大关系。
“浙江宣传”对“为什么有些百姓体感与宏观数据好像不一致”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文中认为,结构性调整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尤其是增长动能不足以覆盖调整期带来的缺口时,就将使得部分人的收入与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截至发稿,中国新闻社创办的“国事直通车”已连推四文。其中,13日00:13刊发《16位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磅部署有何深意?》,18:13发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民生大事!住房、收入、税负都提到了》,21:41发文《2024年有哪些重点经济工作?财经官员权威解读》。
三篇解读文章采访了包括辽宁大学校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等多位相关官员和专家。
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会议将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
▲湖南湘江新区。
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公众号“政知见”在13日晚刊发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先立后破”释放什么信号?中央财办正部级官员解读》。文章通过引用韩文秀出席中国经济年会时的表述,并结合专家观点,对“先立后破”这一新提法进行了解读。
韩文秀认为,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韩文秀说,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会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此,知名财经类公众号“泽平宏观”说,这表明国企与民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优质民企同样可以获得便捷的融资服务,更好地助其短期脱困、长期良性发展。
13日00:19,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个信号振聋发聩》的社评,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表述可谓振聋发聩,体现出中央对经济工作取得实效的高度重视,也给各地各部门提了醒。
有国泰君安研究院背景的公众号“宏观琦谈”13日11:28刊发了题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加速期与改革大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的文章。
文章认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个特征:一是2024年将非常重视对高质量发展的落实。二是2024年经济任务繁多,政策惠及领域全面,重头戏在科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扩大内需。三是大量的增量表述涉及中长期问题,意味着改革大年即将到来。
13日7:45,有新华社背景的公众号“牛弹琴”发文《关键时刻,中央开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认为这次会议是特殊经济背景下的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有极具针对性政策性的一次会议。
对会议新闻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的表述,“牛弹琴”评论道,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扑面而来。2024年,全力拼经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