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苏莉雅 株洲报道
这两年“双减”这个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家庭。
湖南省“双减”两周年展示交流活动日前举行,来自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多所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的代表纷纷到株洲“串门”。
▲湖南省“双减”两周年展示交流活动在株洲举行。
为何湖南首场“双减”成果展示会在株洲举行?株洲又到底做对了什么?
政策加持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前,2021年6月,株洲就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案例单位,系全国三个地级市之一。
2022年5月,以“双减”为主题的民进中央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在株洲举行,这是该座谈会17年来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株洲市课后服务经验还得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刊推介……
株洲能在全国“双减”争得这样的“江湖地位”,说到底,还是下了功夫。
▲株洲市天元区新马小学学生制作香囊。
“双减”要想落实到位,“指挥棒”很重要。
株洲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浩告诉观潮君,株洲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并将“双减”作为督导的重点内容,在作业布置、校外辅导机构等方面开展专项督导,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顶层设计上的持续加力,监督保障的持续给力,是让教育资源不公平、教育培训乱象、学生负担超负荷等现象减少的关键。
比如,在纪检部门、学校、家长、新闻媒体的参与和监督下,导入起始年级学生名单、输入班级数量,电脑软件按男女比例一键生成编班结果,再打印编班名单、现场签字盖章确认、结果公示……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就完成了一所学校的电脑随机编班。
今年是株洲全域实行电脑随机编班的第三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起始年级学生严格执行均衡编班。
撕去了学生身上“实验班”“非重点班”的标签,让株洲义务教育阶段校园里的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以前如果分不到重点班,家长多少都有些焦虑。现在这样的‘阳光分班’,我们觉得很公平。”全程参与过天元区教育局组织的电脑随机编班的颜女士说。
不只是学生随机分班,部分学校一年级班主任也是由随机抽签的方式产生。
尽管“双减”政策进一步凸显了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的作用,但校外培训仍是不少家长关注的热点。
为了让校外培训正本清源,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株洲重拳整治培训乱象,已累计关停无证无照机构89家、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点33家、累计退还家长费用100余万元,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环境。
此举也促使一些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本土培训机构,开始转型为青少年成长中心,推出舞蹈、绘画、编程、跆拳道、书法、专注力、口才、琴类等培训服务。
校内加“餐”
一边要给学生减负,另一边要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双减”的特殊性在于,既要“减负”,又要“提质”。
而株洲似乎寻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校内课后服务“1+X”。
▲株洲景炎小学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株洲的‘1+X’模式中,‘1’是常规的作业辅导,‘X’则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株洲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建国向观潮君解释,株洲的校内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校内课后服务不是学生的自习课,也不是补习课,更不是放羊式管理。
每周一下午四点,天元区凿石小学体育馆里就会传出篮球与地板的碰撞声,学生们在学校引进的专业教练指导下,开展篮球技术的学习。
“孩子很喜欢篮球运动,通过锻炼,身体素质也很棒。”学生曹峻恺的妈妈很支持“内培外引”这种方式。在她看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够在学校里面让专业的篮球教练教孩子打篮球,她很愿意。
曹峻恺的妈妈还提到,“孩子参加篮球社团两年,暂时还只花费了一套运动服的钱。”
观潮君了解到,株洲通过“内培外引”方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90余家,实行师生互培、资源共享、场地共建,极大丰富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如建宁实验小学引进了击剑、古筝、科学探索等多个课程资源,石峰区九方小学引进了机器人、编程和3D打印等热门课程。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茶陵县星星小学的课后服务课堂上,老师运用“智趣新课后”平台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生动的“小小主持人”课程。
早在2022年9月,由中南出版传媒旗下的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省内出版资源打造的“智趣新课后”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及其线上课程资源正式上线,助力学校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力争做到有趣、有味、有用。课程内容分为德育修养、数理逻辑、人文传承、艺术审美、科学实践、体育运动等几大项。“智趣新课后”已在包括株洲在内的多地全面推动。
▲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轮滑社团。
与此同时,“双减”也让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株洲遍地开花。不少学校根据自身地域资源、传统优势和师资力量,因地制宜开设了校本课程,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课程模块。
如芦淞区的湘江小学靠近湘江,着力打造“水文化”舞龙课程;天元区尚格小学靠近湘江,组建了湘江毅行社团;芦淞区栗树山小学依托芦淞服饰市场群,开设了“生活工艺”课程;还有芦淞区高家坳小学的戏剧课程、龙泉小学的武术课程,等等。
多方加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然而,想要为学生“减”担子,单靠学校“卸”,远远不够。唯有治本,方能行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今年10月,株洲市首届“家长节”之“奔跑吧·少年”亲子趣味运动会举行。
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初二学生家长洪建勤和孩子在绿茵场上合作参与了“你来比划我来猜”“同心鼓”“短跨接力”等各类趣味比赛,他们相互配合、加油鼓劲。
“通过这样一场活动,孩子既缓解了学习压力,也锻炼了身体。最重要的是,孩子进一步感受到了团结和亲子的力量,更加积极向上了。”洪建勤说。
▲株洲市首届“家长节”亲子趣味运动会。
早在2022年9月,株洲市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这是株洲第一支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
90名家庭教育讲师(志愿者)涵盖家庭教育、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特殊教育、家风建设等各方面专家、骨干。
同时,株洲开通了家庭教育类节目——《家长空中课堂》《家长服务热线》,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走进演播间,以直接对话的形式,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教育不只是“家事”,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
天元区双职工家庭的李女士,下班顺路买菜后,到家已是晚上六点多,一年级的儿子也刚好从家楼下的大湖塘社区学院结束托管回到家中。
李女士告诉观潮君:“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及时把小孩接回家。多亏了家门口的社区学院,托管服务给我们双职工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李女士所说的托管服务,是大湖塘社区学院打造的工作日“学生驿站”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
社区书记梁绍妮对观潮君说,周一至周五,由大学生、辖区退休教师组成的志愿者,为放学后无人看护的学生提供作业辅导、体育锻炼等公益性托管服务。周末和寒暑假,社区学院还有葫芦丝、书法、职业体验等各类培训和实践课程,很受辖区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观潮君了解到,目前,株洲已有200个社区(村)、400多家社会组织、3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加入到了课后服务中。
比如,天元区通过完善区级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社区(村)学习中心的三级社区教育体系建设,构建起“家门口”的学习圈,营造了“推门可见、社区可感、人人参与”的教育氛围。
其实,教育从来就不只是“教育”,它透露出了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实力。
“双减”政策推行两年多来,湖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7903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面纳入监管,监管比例达99.56%;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收费标准降幅超过30%,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
“双减”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湖南朝着教育强省奋进的身影。
也应看到,“双减”是一道难题,各地都想解出自己的“答案”。
“双减”也是一次机遇,联动社会多方协同参与,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孩子,更有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