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丽 唐超)近年来,永州市人大在监督全市非遗法贯彻落实上不断加力,各县市区积极作为,零陵区立足区情,延续城市文脉,坚持保护性开发,走文化生态多样性、城市发展差异性的“非遗”之路,变记忆为技艺、变技艺为技能、变技能为产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果。
在传承上下功夫,变记忆为技艺
以传承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非遗发掘保护。制定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成立筹备小组,通过田野走访和现状调研,编印出版《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本》《零陵非遗》等书籍,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目前,全区共登记非遗项目244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
以人才为支撑,加强非遗人才储备建设。为解决专业人才储蓄不足、断代严重等问题,零陵区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零陵花鼓戏专业5年制大专班,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建立零陵花鼓戏后备传承人储蓄库。
2024年柳宗元诞辰1251年清明祭祀典礼现场。
以品牌为目标,加强非遗特色亮点打造。深入挖掘特色非遗资源,成功申报柳宗元祭祀习俗、何仙姑的传说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打造零陵渔鼓传习基地、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何仙姑的传说传承基地等6个传习基地以及零陵古城非遗馆,目前,正在筹建何仙姑的传说展示馆。此外,还建设了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柳子街、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富家桥镇,申报认定省级非遗扶贫工坊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大西门凉拌粉制作技艺。
在创新上聚活力,变技艺为技能
坚持生产性保护,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对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等有发展潜质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该区采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予以政策支持、宣传加持和产业扶持,实现从资金扶助向政策扶持转变,引导传统技艺类项目走上发展壮大之道。目前,零陵罗氏传统酱制品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已成立湖南金妈辣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豆角酱、黄豆酱和剁辣椒酱等系列产品。永乐皮鼓厂2022年制鼓万余个,营业额达100万元。
柳子家宴。
坚持区域性集中,从“单兵作战”到“集成作战”。利用柳子庙、何仙观等知名地标,整合相关非遗元素,政企联动,区域协同,加快构建柳文化、仙姑文化集聚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集中、联动化发展。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州柳宗元祭祀习俗为核心,在柳子社区挖掘推出非遗项目6项,成功将柳子街打造为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在永州柳宗元祭祀习俗的基础上传承柳子长街宴民俗,打造柳子家宴品牌,成功实现“以非遗带旅游,以旅游哺非遗”。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柳子家宴馆实现营业收入15万元,其中最多的一天售出49桌,接待500多人。
坚持创新性发展,从“因循跟进”到“与时俱进”。创新编排一批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面貌的优秀作品,如《潇湘飞仙》《众志成城抗疫情》等,以快递员的生活为切入点的大型零陵花鼓戏《走啰行啰》,荣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
在惠民上见真章,变技能为产能
“非遗+乡村振兴”显成效。利用湘南传统营造技艺,主持邮亭圩镇新江村美丽乡村规划、梳子铺许家桥明代将军府修缮规划。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非遗公司与农户合作,形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乡邻百姓敞开致富门路。湖南金妈辣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菱角塘镇、石山脚乡豆角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生产豆角约10万公斤,制作近3万公斤干豆角。
“非遗+文旅活动”引客来。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该区依托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组织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零陵山歌等进行展演。依托柳子街熊氏孝爱文化传习基地、柳子庙廉政教育基地开设愚溪大讲堂、柳子讲坛、何仙姑文化讲堂等公益讲座,既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形象的机会,又起到宣传推介的效果,让非遗文化成为引客入永、引客入零的金名片。
零陵区非遗日宣传展示活动。
“非遗+文化惠民”乐百姓。按照“首试点、次推广、终普及”的目标,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依规施教,增强互动”为原则,零陵不断创新文化惠民形式,推动非遗与文化惠民有机集合,打造的“零陵区文化赶闹子”活动品牌,开展文艺表演、非遗和民俗展示和图书推介。在基本实现非遗进校园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进社区新模式,组织社区花鼓戏、渔鼓等非遗爱好者集中培训,在社区开展非遗展演活动,让群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自觉传承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