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天收”到旱涝无忧,这个乡镇的农民挑上了什么“金扁担”?

2024-08-21 11:41:53 红网
作者:吴公然 彭静 编辑:李意一
字号:

微信图片_20240821095645_副本.jpg

岳阳县筻口镇稻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岳阳县报道

在岳阳县筻口镇,天气要想拿捏农业越来越难了。

这不,尽管今年汛期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但“双抢”过后一算账,该镇早稻生产取得了总产量3万吨、平均亩产900斤左右的收成。与往年相比,稳产已成定局。

千百年来,农民渴望挑上“金扁担”,使“望天收”的农业旱涝无忧。如今这一愿景在岳阳县农业大镇筻口镇正在成为现实。

“筻”地形遭遇“涝”挑战

“筻”(gàng)是什么意思?百度百科给出的回答是:地名,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县。记者再通过多个汉字网络平台进行查询,给出的解释依然只有这一种。

难道“筻”的含义仅仅只是地名吗?筻口镇党委书记刘炜介绍,其实“筻”在当地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它在古代是一种锥形竹编捕鱼工具,而筻口镇是三条河流(沙港河、游港河、龙湾河)的交汇处,地形像“筻”这种捕鱼工具的口子,所以叫“筻口”。

历史上,筻口镇的地形对于农业生产是把“双刃剑”。

微信图片_20240821105437.jpg

筻口镇地形像“筻”这种捕鱼工具的口子。制图/彭静

“在三条河流的冲积下,筻口镇的土壤十分肥沃,适合种水稻。筻口的农耕文化浓厚,种田是光荣传统。”刘炜表示,但由于这里地势低洼,很多农田低于河床,雨水来了排不出去,导致水稻长时间渍水,低洼田水稻失收、甚至绝收的现象很常见。

“我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末,5年发生了4次洪灾。”筻口镇三港咀村党支部书记张五凤回忆,那时低洼田水稻经常被淹得只剩稻穗露在外面,收割水稻时需要带一个可以浮在水面的工具(由两个轮胎和一块门板组成),用来盛放割下来的稻穗。

张五凤表示,当时抢收这种被淹的水稻时,几乎整个人都要泡在水里,碰到水深的,还得潜水割稻。水稻收上来后,还要老天爷开恩放晴,便于迅速把稻谷晒干。否则,湿稻谷发芽,就只能当饲料喂猪。

以前,为了及时把收割后的湿水稻烘干,筻口镇农民想了很多办法。筻口镇潼溪村党总支书记阮文台说,那时我们把稻谷摊在地上,用电风扇吹的方法来应急,但如果太阳迟迟不出来也白搭,摆脱不了水稻发芽的命运,一年的辛苦很可能白费。

补上“筻”的短板确保水患无忧

在筻口镇的低洼田种水稻,就像开盲盒,需要赌天气。

因此,曾经该镇的几千亩低洼田一度没人愿意种,成了该镇粮食生产的短板。如今,该镇大力推广“三良”(良种、良机、良法),全面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补上了这块短板。

今年汛期,岳阳县遭遇了自1954年以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雨量最多、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筻口镇外洪内涝的汛情十分严峻,不少农田遭遇大水漫灌。

“双抢”期间,为了抢在低洼田被淹之前完成早稻收割,筻口镇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组织优势,科学调度农机资源,在汛情最为严重的7个村完成了3.5万亩早稻抢收任务。短短11天,全镇早稻机械收割面积达6.8万亩,比实现机械化收割前的“双抢”时间整整提前了8天。

由于“双抢”期间,连续阴雨,给农户晾晒稻谷带来极大不便。该镇积极组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械烘干服务,全镇早稻机械烘干粮食达3万吨。

机械烘干相较于传统的阳光晾晒,由于温度可控、受热均匀,生产的大米颗粒更加完整,品质有明显提升,不但解决了农户燃眉之急,而且提升了成品质量,能卖出更高价格。

DSC_9693_副本.jpg

等待机烘的稻谷。

该镇潼溪村村民李清葵记得以前“双抢”时,一边在田里收稻谷,一边把稻谷运回家晾晒,非常累。中途如果下雨,人在急赶猛赶情况下会累到虚脱。“如今一个电话打给农机合作社,‘一趟水’把收割、烘干全部搞定,很轻松。”李清葵说。

岳阳县筻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拥军表示,虽然今年汛情严峻,但我们打了“提前量”,在合作社与农技推广的推动下,全镇双季稻面积增加了上万亩,大量低洼田也种上了双季稻,有效应对了汛情,早稻实现稳产。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不惧旱情考验

随着3万吨早稻的颗粒归仓,筻口镇随即拉开了晚稻生产的序幕。

“如今田里的晚稻,正是需要阳光和水分的时候,最好白天出太阳,晚上再下场雨。”陈拥军说,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好天气。

然而,陈拥军口中的好天气迟迟没来。自从7月初的暴雨过后,高温晴热天气占主导,超过1个月没有下雨。

也就是说,在短短两个月内,天公用洪涝考验完早稻,又用旱情来考验晚稻。“今年这天气有点极端,刚抗完洪,又得抗旱了。”张五凤说。

DSC_9572_副本.jpg

提灌设施。

但是,张五凤并不怕这种涝旱急转的天气,其底气来源于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7月发生洪涝灾害时,“泄洪道+排洪闸”组合将多余的水排到外河(沙港河、游港河)去;如今8月降雨少,农田缺水,又通过提灌机埠将外河的水引进来。

实际上,处于三条河流交汇处的筻口镇也怕缺水。因为该镇很多地方的土壤是砂质土,含沙量多,雨水下渗速度快,保水性能差,很难留住水。在旱情严重时,如果不能及时把水引进来,水稻生长将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筻口镇未雨绸缪,大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提灌机埠、疏通灌溉渠道。该镇目前拥有提灌机埠70多座,像守护神一样矗立在河边,守护着沃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筻口镇科学应对水旱灾害,使粮食生产在极端天气下依然坚挺。

刘炜介绍,目前,全镇共有早晚稻粮食播种面积14.4万亩,建设有1个省级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1个县级千亩示范片和5个镇级千亩示范片,每年生产粮食达6万吨以上,曾连续9年获评岳阳市粮食生产标兵乡镇。

如何在极端天气下端牢“饭碗”?

今年汛期,湖南遭遇了多轮强降雨,局地甚至出现特大暴雨。

比如:6月16日至7月2日,湖南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综合强度与2017年6月22日至7月2日过程基本相当,本次过程持续时间长,长达17天,为湖南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暴雨过程。

强降雨期间,正是早稻成熟、收割的关键时期。各地纷纷与极端天气赛跑,从洪口夺粮。

640.webp_副本.jpg

机械收割早稻。周星亮/摄影

“此次农业救灾和‘双抢’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表示,在“双抢”关键时期,我们与其他农机合作社进行紧密联动,把农户家闲置的农机充分利用起来,做到哪里有作业需求,哪里就有农机奔赴一线。

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农技员粟邵军介绍,该镇早稻在产量形成关键时期遭遇连续多雨天气,镇上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喷施生物调节剂等方式促进谷粒饱满,最终单产创下新高。

在省级层面,省农业农村厅及早部署,使今年早稻播种时间较往常提早7天左右,在强降雨来临前,九成以上早稻已抽穗扬花,有效规避了“雨洗禾花”。

省农业农村厅此前发布的农情快报显示,全省早稻播种1818.5万亩,超计划目标18.5万亩。预计今年全省早稻亩产413公斤,同比增产2公斤;预计总产量75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8万吨左右,增幅约1%。

极端天气下,农业生产风险加大,我们应如何提高防风险的能力,端牢“饭碗”?

根据多年在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的经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建议,调整播期控风险,选好品种主动降风险,购置好农业保险抗风险。

唐启源说,水稻生产过程中,抽穗扬花期受灾最难补偿,因此,要将抽穗扬花期安排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下,再根据品种生育期往前倒推播种移栽时间。如平湖区的一季稻应避开7月底8月初的高温天气抽穗扬花,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再生稻头季尽量早播,保证在8月10日前收获;双季晚稻应避开寒露风抽穗扬花,湘中在9月15日前齐穗,湘北在9月10日前齐穗,即在6月中旬—7月初播种,迟熟品种早播,早熟品种迟播,机插更要提前5天左右。

“同时,选水稻品种时,要选择抗倒伏、耐高温、耐低温、抗病虫害(稻瘟病应在中抗水平)的品种。规模化大户应做到平衡增产,不要追求超高产量,做到肥料农药高效利用,病虫草害早控早治。”唐启源说。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