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陈出新打造沉浸式探秘湘图数字空间。
展览展出珍贵古籍。
9月20日,“书百廿风华 传千年文脉——湖南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展”在湖南图书馆启幕。
红网时刻新闻9月20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邓菁岚 胡婷)珍贵,但也难懂,这大概是普通大众对于古籍的印象。正因为这一点,推进古籍活化,成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中之重。
9月20日,“书百廿风华 传千年文脉——湖南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展”在湖南图书馆启幕。展览首次尝试“古籍+科技”的融合形式,让“沉寂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中国故事”。该展览也是湖南图书馆建馆120周年之际推出的特展。
自1904年建馆以来,湖南图书馆致力于中华传统典籍的收藏,不断拓宽征集渠道,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交换、竞拍等多种方式丰富馆藏文献,为古籍工作注入“源头活水”。湖南图书馆现藏有珍贵典籍80余万册,其中古籍68万余册,含善本5万册。从宋元佳椠、明清精刻,到名家稿本、先贤著述,特色鲜明,琳琅满目。其中尤以湖湘人物著述、湘籍名人稿本、湖南地方志书、湖南家谱收藏特色显著。
展厅现场。
展览展示馆藏古籍、字画修复成果。
本次展览分为薪火相传、典籍风华、故纸新生、旧典重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重点介绍湖南图书馆勇创先河、保存国粹、广开书路,注重中国传统典籍的收藏,讲述了在抗战期间图书馆员文献西迁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图书馆人千方百计搜古访旧、不遗余力守典护籍的担当。第二单元依托湖南图书馆特色馆藏,采用“实物展示+数字展项”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湖南图书馆所藏珍贵古籍、名人字画、湘人手稿等。第三单元聚焦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如何与历史对话,与时间为友,让历经沧桑的古籍重新绽放光彩,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得以在泛黄的书页间延续。第四单元推陈出新打造沉浸式探秘湘图数字空间,让人们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传承文脉。
“这个展览中出现的很多展陈形式是我们在古籍展览中首次使用。”湖南图书馆古籍部(文献研究所、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许志云手指着展厅内占据一整面墙的数字大屏告诉记者,这个名为“探秘湘图”的展陈空间,选取了120件馆藏珍品进行数字化展示。当观众走进展区时,将看到“活”起来的字与画,可以在这里沉浸式阅览流传至今的古画、古籍,收获不同以往的体验。
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1月20日(逢周一闭馆)。展览期间,湖南图书馆将分别于9月27日、10月18日、11月8日举办三场公益性古籍鉴定活动,邀请专家为社会大众免费鉴定古籍。同时,还将定期举办古籍修复技艺传统体验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