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通讯员 何玲 何凝 蒋飞勇 何惠 蒋婷婷)近年来,道县通过政策引领,大力推广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推动集中育秧设施“一棚多用、农棚农用”,并利用大棚空闲期,开展设施蔬菜作物生产,提高大棚的周年综合利用率,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道县白马渡镇东山智慧水稻产业中心,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垄垄翠绿的瓜苗映入眼帘,农户们正在棚内忙着锄草翻地、施肥浇水。基地负责人尹学健和技术人员来到棚内查看瓜苗的生长状况。
“我们大棚主要是用于早中晚稻育秧,闲置时间主要种植黑木耳、黄瓜等蔬菜瓜果,现阶段第一批黄瓜已经种植完毕,大概一个月就可以收了,收成后主要发往粤港澳大湾区,预计产值可达到50万元。”道县稻可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尹学健说道。
东山智慧水稻产业中心,共建钢架育秧大棚25个,共计5万平方米,全年育秧可供5万亩大田用秧。每年水稻插秧工作结束,育秧大棚内就会“苗去棚空”,为了让育秧大棚多效利用再生“金”,基地利用育秧大棚晾晒水稻、种植蔬菜和食用菌,使育秧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置,实现一棚多收、一年多收、循环利用,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我们大棚建成以后,每年通过轮作的模式,提高大棚利用率目前全年利用可达85%左右。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60余户就业增收。”道县稻可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尹学健说。
“我们竹园角搞开发之后,一年四季都有事做,6月份育了秧苗之后8月份结束,又可以种黄瓜,我们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在这又可以照顾小孩,照顾家里。”道县白马渡镇东山村竹园角村民何苏贵说道。
近年来,道县紧紧围绕“降成本、增效益、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工作目标,让“冷资源”变成“热效益”,并持续发挥服务效能,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培训教育、典型示范与技术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闲置育秧大棚种植农作物提供技术指导,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