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大闸蟹亩产65公斤左右,比去年下降10公斤,但3两的大闸蟹每公斤价格比去年上涨60元,依然是个丰收年。”28日,益阳市大通湖区大闸蟹全面开捕,蟹农袁征兵脸上乐开了花。
一大早,袁征兵就带着伙伴们驾着小船把前一晚放下的“地笼”一个个取上来,个大体壮的大闸蟹“张牙舞爪”。今年持续近两个月的高温天气对大闸蟹后期蜕壳和育肥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前期种植轮叶黑藻、四季苦草等水草,给大闸蟹提供了广阔的“乘凉”环境,产量和成熟度比较可观。“气温最高的时候水面温度达到33摄氏度以上,水底的温度在水草作用下平均28摄氏度左右,我们的大闸蟹生长情况较好,今年全国市场上3两5以上的大闸蟹,每10只蟹就有一只产自大通湖。”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春说。
大通湖是“中国河蟹之乡”,凭借黄满膏腴、肉质劲道特点,大通湖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跻身“中国十大名蟹”。近年来,大通湖区发展“水草+大闸蟹”养殖模式,在上海海洋大学的技术支持下,成功培育适应本地生长的“大通湖1号”大闸蟹种苗,将螺蛳、南瓜、海鱼等作为大闸蟹的主要饲料,精养蟹塘水质保证在Ⅲ类以上,大闸蟹的品质得到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逐步上升,大通湖大闸蟹已经成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仅2023年,全区共养殖大闸蟹2.1万亩,总产量达2000吨,总产值3.3亿元,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