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 刘新民、田琳:以湖湘文化创新推动医教协同育人 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品质

2024-01-25 11:55:18 红网
作者:王杨 李赛凤 编辑:陈纲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杨 李赛凤 长沙报道

近年来,“开学后儿童精神科爆满”“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等话题引发热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2023年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初、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分别达到30%和40%。

2.jpg

省政协委员、湖南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新民。

省政协委员、湖南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新民,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田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湖南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治疗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精神科儿少病床需要长期排队等待,“病耻感”让家长不愿及时带孩子就医,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同时承担着预防与干预的职责,目标是培树学生顺应个体发展、有效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文化是影响心理健康观念、心理行为模式甚至心理疾病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刘新民介绍说:“优秀湖湘文化凸显湖南人优秀的心理品质,更蕴含积极的为人、为道处世哲学,是学生成长成才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为医教协同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文化保障、价值引导和理念支撑。”

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田琳。

今年两会,刘新民和田琳联合提出《以湖湘文化创新推动医教协同育人 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品质》,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把握文化根脉,找准心育范畴。湖湘文化不是天然地具有心理育人功能,需要从可心理育人性的角度使其从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从育人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如此,把握文化根脉,找准心育范畴,并开发利用好湖湘文化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资源,如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等精神气质,使其课程化,是有助于医教协同心理育人的。

立足课堂渠道,融入课程教学。以文化心,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增加推广面、普及面和影响面。通过将湖湘文化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资源有效融入心理健康课程,研究每一章节、每一模块与湖湘文化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有效发掘可利用的湖湘文化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资源,开展名言解析、美文朗读、故事讲述等活动,创造性实现古今对话,以现代和传统的碰撞激发心理育人新态势。要将湖湘文化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资源纳入大思政课程体系,在心理课堂之外积极与学科课、思政课、文体课、社团课等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局面。

注重文化适应,探索特色干预。积极探索心理预防、干预工作与湖湘文化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资源的融入模式,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适用价值,要从湖湘文化的核心特色中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干预的特殊性。“关系”作为湖湘文化的核心特色,家庭伦理、人际关系、集体道德等都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干预要跳出只解决个人问题的单向思维,从家庭、伦理、社会关系等生态圈系统着手,在社会情境等综合因素中寻求积极的疗效。

此外,要研究湖湘文化运用于心理咨询过程的适用性,改变以西方心理咨询技术为主导的咨询局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路径,发挥湖湘文化在改变认知、调节行为、增强自助能力等心理调适方面的作用。

建立网络平台,普惠广大家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拥有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这种高水平医院的精神医学资源非常有限。但个性化的问题普遍都有共性化解决方案,应引导相关企业将共性化解决方案转变开发成精品家长课程,用于指导家长面对与解决孩子的精神方面问题。通过平台缓解“路途远”“挂号难”等门诊压力,让高精尖的医学知识通过教育和平台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