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刘倩 湘潭报道
“对不起,我同意离婚。”
近日,在津市监狱内,隔着铁窗,55岁的任某终于见到了17年未联系的丈夫周某,眼前的景象让她心中五味杂陈。当听到周某的那一声“对不起”时,任某攒了十几年的委屈在此刻倾泻,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叹。
任某系一起离婚案件的原告,靠着丈夫周某17年前留下的地址,她从广州独自一人坐车到湘潭来离婚,了却这桩心事。
2002年,广东韶关籍女子任某与湖南湘潭籍男子周某登记结婚,婚后共同育有一女,并定居于广州。随着孩子的长大,夫妻两人因家庭琐事时常发生争吵。2007年,周某一气之下以回湖南老家做生意为由离开了,这一走便了无音讯。
这些年,任某一个人带着女儿,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听丈夫周某的消息,但都如石沉大海般无声无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某的守望逐渐变为绝望。如今,自己已经退休,女儿已长大成人,任某决定前往法院起诉离婚。
茫茫人海,丈夫周某人在哪?住哪?任某一无所知,她按照当年留下的地址找到了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并打听周某的消息。
“田法官,一个外地女人到我们这几天了,想和自己老公离婚,男方是我们社区的居民,但在外地服刑,您能给我们支个招吗?”社区工作人员拨通了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田赛霞法官的电话。
近年来,随着岳塘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提升,只要社区里有个“家长里短”的,工作人员都习惯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法官,希望通过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站化解纠纷,争取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效果。
接到电话的田赛霞,当即意识到案件的复杂性。
身为法官,经验告诉田赛霞,这样的离婚案不能随意一判了之。而同为女人,她深知一个人带孩子的辛苦,更能理解对于长时间失联丈夫的埋怨,任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离婚证,更需要的是一个交代。
特别是在见到面容憔悴,明显比同龄人苍老得多的任某时,田赛霞更加坚定了帮她一把的想法。
为妥善化解这起离婚纠纷,既能让任某了结心事,又能让周某坦然接受。法庭与湖湘社区双管齐下,由社区调解员安抚任某情绪,田赛霞则前往监狱对周某做释法说理工作。
“不同意离,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些年你尽到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职责吗?你想过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吗?”
庭审过程中,周某一开始表示不愿意离婚,在田赛霞的连环发问以及语重情长的说理之下,周某愧疚地低下了头。
因此,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两人在暌违多年后见上了面,周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达了对任某和女儿的愧疚之情,并主动提出调解离婚,为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