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万,湘龙村里烟花盛

2024-02-19 09:26:20 长沙晚报 编辑:文婷婷
字号:

faf83ee7728d767ecba7bc1dff272090watermark165d24ec930891.jpg

六龙山下的铁炉冲,青年毛泽东亲手栽种的两棵板栗树,见证着湘龙村的喜人变化。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

正月初八,鞭炮齐鸣,礼花璀璨,浏阳市文家市镇湘龙村的金意烟花有限公司迎来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全厂正紧锣密鼓为复工复产做准备。

“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去年销售额为5000万元。”金意烟花负责人张运友说,这几年来不愁订单,许多客商都是提前一年打款预订。

金意烟花的喜气洋洋,也是湘龙村欣欣向荣的写照。如今,村里有10家花炮生产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年发放工资超过1亿元,年创税4700万元。

民富村也强。十年前,作为省定贫困村,湘龙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如今已超过百万元。

从贫困村到“百万元村”

从文家市集镇驱车到湘龙村,大约有7公里,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

“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均不到两分地。”湘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见胜说,2014年湘龙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当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分钱没有,随后两三年也不过几万元。”

穷则思变。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湘龙村的突破口在哪里?支村两委反复讨论,决定做大做强花炮这一特色产业。

借助大环境向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湘龙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金意、创美、魔焰、湘龙、方圆等10家花炮生产企业,其中5家专门生产出口烟花,全村2023年花炮年产值3亿多元。

“无论是在用地还是纠纷调处等方面,村里对工厂的事非常上心,也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抓研发抓生产!”金意烟花是文家市镇唯一生产礼花弹的公司,张运友点开一段视频,只见一颗礼花弹冲天而起,在百米高空中炸开,如万千金色丝绦,绚烂夺目。

“这是我们最畅销的产品 ‘金太柳’。”张运友说,前两年公司改扩建了厂房,增加了设施设备和一条试验线,其生产的礼花弹品质更高、口碑更好,出口价格也上去了。

企业发展壮大,撑起了村集体经济的“腰杆子”。土地流转佣金、企业入股分红……湘龙村不仅脱贫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无到有,从5万、10万一路升至2023年的104万元。

家门口就业踏上致富路

红红火火的花炮产业,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要不是在家门口做事,老人、孩子都没办法照顾,更不敢生三个小孩了。”湘龙村楼前组的陈小英笑道。

正月初七,在三层楼房的家里接受采访时,聊起孩子贴满一面墙的奖状,35岁的陈小英很开心:“大女儿爱跳舞,儿子爱踢球,在学校可以上免费的社团课。”

以前,陈小英家是建档贫困户,公公婆婆均为听障人士,全家靠丈夫王成一人打零工生活。后来,王成搞起了铝材装饰,陈小英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到了花炮厂“扶贫车间”务工。因为是计件制,可以晚去早回,这样每个月陈小英也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家庭收入达到10万元。

据了解,几年前湘龙村委托花炮厂设立了12个“扶贫车间”,向63户贫困户家庭提供了83个岗位,为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脱贫户,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受惠于花炮产业。

“全村5300多人,有2600人在本地创业就业,可以说家家有事做、户户有钱赚!”孙见胜不无自豪地说,去年村里企业创税4700多万元,这一数字甚至比部分乡镇还要多。

记者在村部附近看到,街上餐饮、超市、家电等门店众多。村干部张小玲说,目前正进行经济普查,村里的门店有100多家,“说明我们老百姓确实比以前富裕了。”

板栗树下挖掘红色文旅资源

文家市是一块红色土地。六龙山下的铁炉冲,就有两棵百年板栗树是青年毛泽东亲手种下的。

从一家花炮厂的大门进入,走过约200米的山路,就能看到被护栏围起来保护的这两棵板栗树。一棵主干粗壮,一棵稍矮小,据说是曾遭雷击后重发新枝。

冬春之际,板栗树上只剩虬曲苍劲的枝条,地面还遗留了不少带刺的板栗壳。“每年都还结板栗呢,个头有点小,味道挺甜。”张小玲说。

相关史料记载,191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来到文家市,开展长达20多天的农村社会调查,住在同窗好友陈绍休家,并在离开前一起栽下板栗树。

陈家祖屋就在板栗树数十米外,这栋已成省文保单位的土屋,走出了众多仁人志士,陈绍休一家先后有8人为革命捐躯。2019年,陈绍休的孙女陈子江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续写红色荣光。

1917年的这次游学,让毛泽东与这座湘赣边小镇结下不解之缘。10年后,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做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的决定,文家市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

“以前,因为板栗树和陈家老屋正好在花炮厂范围内,不适合对外开放。”孙见胜表示,目前正计划重修道路,将旧址与花炮厂隔离,同时引进文旅项目,讲好红色故事,盘活红色资源,让湘龙村里烟花盛、文旅红。

微典故

2001年,湘龙村由文家市镇楼前、青山两村合并而来。境内有六龙山,雨后初霁,在云雾缭绕中观六座尖峰,如游龙在天。为突出湘赣边界的“湘”,再有六龙山,故取名“湘龙”。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