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电力员工在衡东县洣水镇木林村对履冰严重的10千伏堰踏线开展紧急抢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李慧芳 通讯员 张雁 彭智勇 衡东县报道
“10千伏堰踏线突发故障,请前去处理。”2月6日21时24分,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值班室内的宁静,已经连续值班三天的国网衡阳供电公司吴集供电所副所长陈爱良当即叫上几名同事,火速赶往故障区域衡东县洣水镇木林村勘查。
现场查勘确定抢修方案
22时54分,到达现场,在探照灯的照射下陈爱良抬头望去,只见导线、金具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冰甲”。为尽早找到全部故障点,大家兵分两路对线路进行巡视并详细记录故障信息。凌晨1点,陈爱良将统计好的故障信息上报,第一时间隔离故障点,缩小故障区域,随后又马上召集供电所抢修人员一起商量抢修对策。
凌晨3点的吴集供电所,灯火通明!在确定好抢修方案、理清物资明细、研判作业风险后,却由于故障线路多位于山区且雨势较大,不具备抢修条件,为保障作业安全,陈爱良要求抢修人员全部原地待命,待雨势情况得到缓解之后立即开展抢修。
寒风冻雨中,他们戴着手套的手都已失去知觉
可没想这场大雨一下就是一整夜。2月7日上午8时,眼看雨势渐弱,已经一夜没有合眼的陈爱良立即组织抢修人员分成3组沿线处理故障。做好安排后,他还不忘叮嘱前来交接的值班人员:“我去现场了,老乡打电话过来你做好解释工作,报来的故障要做好记录第一时间反馈给我。”
电力员工在衡东县洣水镇木林村对履冰严重的线路进行抢修。
上午9时,经过整夜冻雨,线路设备上的“冰甲”厚度已经达到了4-5厘米,四周还垂满了长长短短的冰柱子,这给除冰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山上刺骨的寒风直往领口和袖口里灌,顾不得寒冷,大伙拿着工具就开始了除冰工作。
“除冰不仅要体力好,还要有技术,绝缘杆是拼接起来的,又长又重,敲冰的时候要选准方位……”寒风中,陈爱良握着几米长的绝缘杆精准举杆、发力、敲击,每敲一下,线路上的“冰甲”都会四处飞溅,有的打在脸上手上,有的顺着衣领钻进身体,不一会儿,陈爱良的脸被冻得通红,戴着手套的手也已经冻得发麻失去知觉,但他手中的活丝毫没有慢下半分……
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肩挑背扛运送物资设备
10千伏堰踏线位于山区,电杆多立于山坡上。发生故障的104号杆则位于一个接近90度的陡坡上,人员和设备都很难到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得知情况后,陈爱良选定一处坡度较缓的位置架设楼梯,与抢修人员采取肩挑背扛的方式运送抢修物资和设备。
上坡后,前路又被冰挂压弯了的树竹阻挡,他们只能弯腰躬背地钻过犹如“山洞”的树林。艰难到达104号杆后,顾不上休息,抢修人员立即清理电杆上厚厚的覆冰,穿上脚扣,登上电杆,熟练地拆除受损的横担、瓷瓶等设备,并与地面人员相互配合,再将新设备安装上。
他们奏响一曲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战歌”
上午12点,刨开路上和准备时间,他们都已经在高空连续作业2小时,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抢修人员的脸,每个人的手脚都冻得冰凉,甚至鼻涕都要结冰。
“我们在跟冻雨赛跑,不能放慢进度,大家再加把劲。”尽管实在疲惫,但陈爱良明白战斗力必须保持,他不时地给大家鼓劲。
下午2点,为了尽快完成全部故障点抢修,大家轮流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就继续投入到抢修当中。没有人叫苦叫累,现场的指挥声、敲冰的哐哐声、“冰锥”落地的咚咚声回响在寂静的山村,奏响了一曲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战歌”。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抢修人员的脸,每个人的手脚都冻得冰凉,甚至鼻涕都要结冰。
下午5点,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山里的气温越来越低,大家的手冻僵了,就使劲搓一搓,脚冻麻了,就用力跺一跺。在完成5基杆线的抢修工作后,稍作休息,他们又继续扛起工具直奔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