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灌区南干渠开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诗芹 通讯员 文怀宇 长沙报道
一直以来,湖南始终把灌区建设作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工作抓实落细,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春灌用水风险,加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抓好蓄水保水、科学调水,全力保障春灌用水安全。
重指导 抓落实
省水利厅启动防汛抗旱专班,形成“省总指挥,地方执行”的高效模式。同时,联合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全面加强雨情、水情、农情会商研判,提前分析春灌保障情况。及时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春灌保春耕生产工作,确保早稻种子播得下、水源供得上、夏粮能丰收。
截至今年3月21日,全省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共蓄水116.12亿立方米,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得以满足。
夯基础 补短板
记者了解到,2023年度全省50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进度达标,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43.12万亩,灌区工程保灌能力稳步增强。如酒埠江灌区拆除重建清水江渡槽,恢复下游7万亩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省水利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出台指导意见,加强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流程”衔接。如澧阳平原灌区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2023年完成10万亩建设任务。
2023年起,省水利厅组织开展畅通“中梗阻”渠道专项行动,打通“中梗阻”渠道2000余公里,疏通灌区“毛细血管”。如新化县各灌区投入义务劳动力4000余人次,疏通渠道“中梗阻”200余处。
除隐患 强管理
开展安全隐患“回头看”行动,2023年,全省整治渠系建筑物隐患660余处,保障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同时,完成渠道清淤扫障5万公里,推动清淤扫障工作从“突击式应对”转变为“常态化管理”。如衡阳县全县出动、全域推进,10万干部群众上渠清淤扫障保畅通。
省水利厅推行灌区省、市、县标准化分级达标,成功创建标准化管理灌区90余处,韶山灌区评为水利部标准化管理灌区,示范引领各地做好春耕保灌工作。
以大圳、六都寨灌区为试点,省水利厅将“先基础后骨干”变为“先骨干后基础”,力争实现“整灌区”丰枯互补,探索建立适合湖南实际的灌区调配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