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丨湘乡人谭鹏:鸡屁股有黄金

2024-03-01 00:13:29 红网
作者:唐炎林 李卫林 编辑:黄滔-湘潭站
字号:

图片5.pn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炎林 湘乡报道

2月24日,初次见到33岁的谭鹏,他给人的印象是“小镇青年”模样,而不是“老板”形象。

身为湖南亚栖亚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鹏的“光环”不少。

他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湘潭市“最美扶贫人物”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8日晚,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节目,专门播出了谭鹏的创业故事,时长达24分钟。

其实,谭鹏这些光鲜的故事,都是从鸡屁股开始的。

回乡成为“新农人”

谭鹏自己也没有想到,和父亲谭建辉的一次争吵,反倒成就了自己的“立业”。

图片1.png

2024年2月24日,谭鹏向顾客介绍其养鸡场产出的鸡蛋。(李卫林/摄)

1991年,谭鹏出生于湘乡市东郊乡三湘村。按他的说法,自己从小是留守儿童。父亲做工程,和母亲常年在外地,谭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谭鹏后来考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3年毕业后,一直跟随父亲做建筑生意。按照这种人生“设计”,也是不错的选择。

跟着父亲闯荡了一年多,谭鹏感觉建筑行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每单生意的周期很长,于是萌生了单干的想法。

他曾开过餐厅、酒店、KTV,经商经验很丰富,后来从餐厅采购食材的经历中,发现了养蛋鸡这个“机会”。

虽然年仅二十四五岁,但谭鹏做事很老成。

他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发现,鸡蛋的需求量很大,但湘乡本地的规模化养殖较少,还要从外地采购鸡蛋。

2016年,谭鹏决心回到家乡养蛋鸡。不料,父亲坚决反对。

父亲反对的理由是,儿子对农业都不懂,就来搞养殖,一切要从零开始,能搞好吗?

父子间,爆发了一次争吵。

争吵的结果,见谭鹏这么执着,一幅“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式,父亲也只好让步,同意借给谭鹏启动资金,但条件是三年内必须盈利。

就这样,谭鹏回到生他养他的湘乡市东郊乡三湘村,在占地近千亩、满是野草的大山上,建养殖基地,开始了养鸡事业。

养出“战斗鸡”

理想的种子,很快在山上生根发芽。

2016年底,谭鹏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鸡屁股的事。

鸡长大后,本应产蛋。但谭鹏的养殖场内,鸡与鸡之间,却相互啄肛,鸡屁股都被啄得血肉模糊,别说产蛋,连命都要保不住了。

谭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连觉都睡不着。

怎么办?

谭鹏如今回忆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不停地学。”

他四处请教,找到了湘潭大学的教授,才弄清问题的症结。

原来,养鸡场里养的是白羽鸡,鸡身是白色的,只有鸡屁股是粉红色的。鸡看到红色的东西,就本能地去啄,于是相互啄肛。

谭鹏采纳了专家的建议,将养鸡场的灯换为粉红色,灯光一照,鸡的全身都是粉红色的,啄肛问题迎刃而解。

图片2.png

养鸡场的灯换为了粉红色。(央视视频截图)

学习让谭鹏尝到了甜头,他开始查阅各种书籍,寻找提升产蛋量的办法。

通过学习研究,谭鹏发现,鸡舍环境对产蛋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夏季,他为鸡舍装上水帘,用大风扇吹水帘,送凉风为养鸡场降温。

养鸡场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6℃-28℃。加上谭鹏的悉心照料,这样一来,鸡在350天的产蛋期内,最高能产下340枚蛋,是当地同行的两倍,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鸡”。

当地养殖户贺金欧说:“跟他比,我们差远了,他是个爱学习、很刻苦的人,大家都很佩服他。”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与传统农人相比,谭鹏的学习精神更强。

这些年来,只要有学习机会,即使跨省坐飞机,谭鹏也不远千里赶过去。

凭着一股钻劲和拼劲,到2017年,谭鹏的销售额就达1000多万元。父亲要求三年盈利,没想到他提前实现了。

目前,谭鹏的养鸡场内有20万羽蛋鸡,40万羽青年鸡。蛋鸡按95%的产蛋率算,每天可产蛋约19万枚。

鸡屁股有“黄金”

养鸡场每天产生大量鸡粪,谭鹏就思考如何能有效利用。

谭鹏通过学习了解到,鸡粪可以养殖黑水虻,黑水虻是喂鱼的好饲料。而鸡粪经黑水虻分解,可变为有机肥。

谭鹏在山下有鱼塘养鱼,每年节省的鱼饲料费,就达20万元。

山上则种上桃树、沃柑、丑橘等果树,利用鸡粪作肥料。

这样一来,鸡屁股就带动了主业和副业的循环。

谭鹏的循环农业,还不止如此。

鸡的产蛋期过后,需要淘汰,淘汰鸡如何处理?另外,有些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破损了,卖不掉,如何处理?

谭鹏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找到了一个办法,养甲鱼。因为甲鱼是杂食性动物,既吃鸡肉,也能吃鸡蛋。

养鸡场附近,有近百亩水塘养甲鱼。

图片3.png

谭鹏用来养甲鱼的鱼塘。(李卫林摄影)

谭鹏养甲鱼的路子,和别人不一样。不仅降低塘中甲鱼的密度,还要求甲鱼养三年才能出塘。

当地村民谭冉说,没见过这么养甲鱼的。

谭鹏的“慢”养法,是“仿野生甲鱼”的养殖方法。常规的甲鱼每斤约40元,他的甲鱼能卖到100多元每斤,且肉质紧、口感好,很受欢迎。

在高峰期,仅甲鱼这一项,每年就有400多万元的销售额。

目前,谭鹏频繁地跑长沙等地,对接资源,准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比如做蛋品的托具、包装盒,以及蛋品加工等,同时谋划将鸡粪当做单独的产品来卖。

“鸡屁股有黄金”,谭鹏就是一位执着的掘金者。

也正因为这个“黄金链条”成色很高,经历疫情等冲击,谭鹏的生意稳健,养鸡的规模逐年扩大。

“帮一个人,就是赚”

谭鹏回忆,他小的时候,父亲每年在重阳节和过年,都会给村里老人们送米送油送鱼,持续了20多年。

谭建辉还积极修缮村里的公共设施,甚至赞助了湘乡的首届农民运动会。

父亲回报桑梓、注重公益的情怀,对谭鹏的影响很深。

现在,他接过父亲的“班”,每年春节前,为村里的老人们送米油等物资,将“敬老孝亲”的精神传承下去。

“能够帮一个人,就是赚。”谭鹏说,赚的是情怀、责任和成就感。

在创业的同时,谭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无偿投入50多万元,联点帮扶湘乡市泉塘镇花西村与东郊乡三湘村,曾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06户700多人增收。

在抗疫吃紧的时候,谭鹏专门组建了一支电商团队,收集当地民众的物资需求,去长沙等地采购,然后将食材等物资一一配送到居民家门口,不收一分钱差价和配送费。

最多的时候,一天配送2000户。谭鹏说,他为此贴进去几十万元,“图的是一份公益心”。

谭鹏的养殖基地,请的务工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

比如,年过五旬的刘凤娇在养鸡场集蛋带旁工作,负责将鸡蛋装箱打包,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月工资3000多元,“既照顾了家庭,又赚了一份工资”。

图片4.png

养殖基地的务工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

而养殖基地所在的三湘村,村集体能从谭鹏的公司得到项目分红。

谭鹏说,他能有一颗感恩之心,除了家庭氛围感染,也源于在创业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比如,湘潭市科技局请的“科技特派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田科雄教授,多次来到谭鹏的养殖场辅导。

湘乡本地的“科技特派员”——湘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峰,也积极上门帮助谭鹏解决相关问题。

人贵有恒,恒则事成。

做农业,要有恒心。经历8年多创业,谭鹏对这句话理解很深。

作为公司里最年轻的人,谭鹏的眼光看得很长远。他非常看好蛋鸡行业,希望做成百年企业。

新的梦想,又在山上开始“孵化”……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