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张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吴公然 北京报道
“要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以及‘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需求,需要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以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和信息系统为支撑。”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张涤提出,要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诊疗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助力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张涤指出,当前基层中医药发展仍面临诸多难点,基层缺少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年轻医生望闻问切博而不精,标准化的诊疗设备和软件,无法完成对健康的全周期管理。
“要将智慧中医技术应用,纳入中医药强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等中医药振兴重大工程建设内容及考核项,打造智慧中医样板工程。”张涤说,当前,中医药智慧化发展成熟,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互联网医院、中医健康大数据监管系统等已经逐步在市场应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数字化、智慧化中医服务的推广,纳入到各项中医药重大工程考核中,作为国家级、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各地专项支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开展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助力中医药振兴。
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实施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带动区域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张涤建议,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医疗机构统一部署中医大脑、多诊合参、智能诊疗和康复设备、共享中药房等,通过“智慧中医系统+特色专科建设+专家互联网医疗+医生培训体系”等标准化中医服务体系的引导建设,全面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同时,通过标准化中医适宜技术、互联网医院及共享中药房等功能模块建设,可同步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区域全生命周期居民健康数据平台建设等,以有效赋能并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现‘检诊疗评管’全周期标准化、客观化、直观化的服务,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群众/患者、政府的不同需求也是智慧化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重点。”张涤认为,这样能有效记录并生成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项下的长期、动态、连续性国民健康数据,并借助中医在“治未病、管慢病及健康管理”方面的天然技术优势,强化基层民众关于未病、慢病的管理,使其获得更专业、便捷、持续、高效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提升主动健康管理意识。
此外,张涤还建议通过智慧中医大脑及区域一体化全民健康数据平台、可视化管理驾驶舱等的系统化建设应用,打破各级机构之间健康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全民健康数据在个人、机构、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助力政府打造中医振兴示范样板及健康城市建设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