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常德3月4日讯(通讯员 李捷 朱玉芳)近期,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早产儿宝宝,其出生胎龄只有24周+3天,出生体重仅660g,约成年人巴掌大小。经过医务人员94天的精心救治,宝宝体重增至2420克,于3月2日顺利出院了。这是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的胎龄最小、体重最轻早产儿,刷新了湘西北地区成功救治早产儿最小胎龄记录。
3月2日,在医院急救妇儿大楼7楼新生儿科,早产宝宝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顺利出院。
医学上把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称为超早产儿,也叫超未成熟儿;出生体重1000克以下者称为超低体重儿,又叫超微儿。
该名早产宝宝的母亲此前是一位怀双胞胎的孕妈妈,去年年底,因为脐带脱垂不得不宫内减胎,后又出现发烧,仅存的胎儿在24周+3天时不可避免早产。
早产儿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并发症越多,救治难度越大。新生儿科主任朱玉芳、护士长刘斌带领医护团队迅速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组建新生儿复苏小组在产房行气管插管等复苏抢救,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胥芳艳负责管床,专科护士专人专间护理,实行精细化、多学科合作的全方位管理。
宝宝出生体重仅660g,皮肤像胶冻一般菲薄,血管细如发丝,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是第一道难题,同时要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保障输液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曹庭副主任医师凭借娴熟的置管技术,成功完成脐静脉、脐动脉置管。生后6天,助理护士长王翠华和副主任护师龚志红成功为宝宝进行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为避免液体负荷过重或者循环容量不足,管床医生胥芳艳每天精确计算液体量、个体化用药……在团队的努力下,一步步帮助早产宝宝闯过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营养关等层层关卡。
图左:完成脐静脉、脐动脉置管:图右:实施PICC置管。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与守护,和家人参与的袋鼠式护理、康复医学科的早期康复训练,早产宝宝病情渐渐稳定,由呼吸机支持逐渐过渡到鼻导管给氧,由鼻饲到慢慢地能有力吸吮完成所需奶量。住院3个多月,体重由出生时的1斤多增长到了出院时的4斤多。
图左:妈妈为早产宝宝进行袋鼠式护理;图右:爸爸为早产宝宝进行袋鼠式护理。
早产宝宝恢复良好。
此外,出生体重越低、早产程度越重,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种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的几率越大。住院期间筛查时,早产宝宝还被发现患有双眼视网膜病变,为了宝宝眼睛健康,2月21日,眼科余德成副主任医师主刀,联合麻醉科和新生儿科,为宝宝开展了首例超低体重早产儿玻璃体药物注射治疗。目前,宝宝眼底病变恢复良好。
该名早产宝宝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超早产儿救治技术再上新台阶,达到地区领先、省内先进水平。